第(1/3)頁 通往曹山口的官道上,一支大軍,正在不疾不徐的趕路。 這是齊國的大軍。 王奇率領軍隊占據(jù)了原本金在山的營地,休整后便再度進兵。不過南方的曹山口,距離渡口不過三四十里路,距離不算遠,所以王奇的軍隊趕路不快。 另外,哨探也在進一步,摸查曹山口的情況。 軍隊在持續(xù)南下時,肖慶之、聶封、秦常源和林余澤四個人,一邊走一邊聊天,說著攻打曹山口的事情。 曹山口的大體情況都知道,只是更為詳細的高句麗兵力布置情況,暫時不知道,需要士兵傳回消息,然后才能真正了解。 肖慶之神色略顯輕松,道:“陛下,這次攻打曹山口,咱們得早作準備,像上次攻打金在山那樣,定下合適的策略后,再行進攻,一鼓作氣取勝。” “如果仍然不講究戰(zhàn)術,直接去進攻,損失必然巨大。” “這一批高句麗的精銳,很是精悍,不僅是不怕死,而且敢于赴死。所以,咱們還是要議定了策略,想好了該怎么拿下曹山口的敵人再出兵進攻。” 一想到上一次攻打大同江,一開始就是莽,可是卻死傷很大,肖慶之就有些心痛。 前車之鑒,戒之慎之。 不能再犯之前的錯誤。 秦常源點了點頭,附和道:“曹山口的地形很特殊,兩側是陡峭的山壁。而在山上,又可以布置士兵埋伏阻擊。我們?nèi)缃瘢m說還沒有打探清楚敵人的情況,可大體也能猜測,金在山肯定會安排人,埋伏在兩側山壁上,借助步槍射擊。畢竟密集的步槍射擊下,一旦我們走曹山口的山下過去,必然遭到大規(guī)模的傷亡。” 林余澤道:“秦軍師的分析我也認可,我認為要打破曹山口,必須是揚長避短,不能直接沖。那么換一個思路,能否炸毀曹山口兩側的山體呢?” 肖慶之道:“暫時不清楚,畢竟曹山口的具體情況,以及敵人的兵力布置,都還在推進當中。暫時來說,還難以確定。” 林余澤道:“我們暫時拋開能否炸毀曹山口山壁的問題,再換一個思路。對于曹山口山坡上埋伏的敵人,是否可以大規(guī)模炮轟呢?” “咱們有充足的資源,瞄準了山坡上,一直連續(xù)不斷的炮轟。此前我們在大同江的北岸,要渡江時,因為隔了一條江,即便布置了迫擊炮,可調(diào)整很難。” “如今已經(jīng)是在陸地上,就可以不斷的調(diào)整轟炸,壓制兩側山坡上的壕溝。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在壓制山上火力時,運送一批士兵過去。” “只要我們的士兵,在曹山口南面,建立起一座根據(jù)地,就可以切斷金在山的后勤補給。曹山口是不錯,是一處制高點。” “可是,他們沒有大炮這樣的武器,也沒有地雷、手榴彈,要控制曹山口,還是不容易。所以我們運送一批士兵過去,就可以切斷對方的退路。” “金在山的糧草、武器等匱乏,他們在曹山口的兩側山上,就成了孤軍。他們唯一的辦法,那就是派兵攻打曹山口南方的軍隊。” “問題是,你要攻打,就得調(diào)集大批兵力前往,山上的防守力量也就弱了。所以屆時,也就可以大規(guī)模的進兵。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什么難事。” 林余澤眼中閃爍著精光。 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如果他的建議被采納,那么這一次行動,幽州戰(zhàn)區(qū)方面就能占據(jù)優(yōu)勢。 肖慶之仔細的琢磨一番,林余澤的建議是可行的,先派遣一支先遣隊,突破到曹山口的南方。大規(guī)模的軍隊度過曹山口,肯定不容易。 可是少許兵力前往,還是有可能的。 肖慶之問道:“你們認為這一計劃怎么樣?” 聶封道:“我贊同。” 秦常源道:“原則上,我也贊同。不過暫時,還是要等前線的哨探送回消息。” 肖慶之點了點頭。 四人商議大方向的策略,繼續(xù)趕路。 走了不遠,前方官道上傳來了噠噠的馬蹄聲,就見一個士兵,已經(jīng)是急匆匆的奔馳而來,這是專門去前線打探消息的。 士兵回到肖慶之的身旁,稟報道:“肖將軍,曹山口的地理情況,以及曹山口的敵人兵力部署,也已經(jīng)摸清楚了。” 昔日沒有望遠鏡時,要打探消息其實不容易。 如今,卻不一樣。 有了望遠鏡,你隔著老遠,就可以把遠處的情況看清楚。 對于負責偵查的哨探來說,這就是契機。 打探消息,更為精準。 譬如這一次打探曹山口的情況,哨探借助望遠鏡,隔著老遠,就可以看清楚曹山口山上的兵力布置情況,也能知道山體是怎么一回事。 肖慶之接過來,就迅速的瀏覽,他看完后,把書信遞給了聶封,便道:“曹山口兩側的山體,地形比較陡峭,且都是堅固的巖石,不便于炸毀。” “這個前提下,就別想著炸毀曹山口的山體了。” “至于兩側的山上,已經(jīng)打探到金在山的兵力,有布置,但不是太多。反倒是我們的士兵晚上摸過去時,發(fā)現(xiàn)曹山口南線方面,有金在山的兵力駐扎鎮(zhèn)守。” “也就是說,如今的曹山口,實際上等于是一個口袋陣。左右兩側山坡上,是金在山的兵力。前方的出口,也被駐扎的高句麗軍隊堵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