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飛逝,轉(zhuǎn)眼又是一年二月。 這是王奇稱帝后的第三年,進入永安三年,齊國地方上的發(fā)展更進一步,百姓更是豐衣足食,各地民心歸附,許多人漸漸都已經(jīng)忘記了大周。 在整個齊國大地上,到處都忙碌著農(nóng)耕時,王奇也是依照往年的規(guī)矩,再度帶著妻兒一起,親自下田示范農(nóng)耕,以彰顯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視。 天下無農(nóng)不穩(wěn),即便是朝廷大力發(fā)展商業(yè),可是農(nóng)耕事宜,依舊是最重要的。 這一日,陽光明媚。 王奇帶著孩子,在后宮玩耍時,卻是有太監(jiān)進入,稟報說崔東山求見。 王奇只能是舍了孩子,把孩子交給趙玉燕和糜貞,便往大殿去。王奇對于孩子很是重視,所以只要是得空,他都是親自陪著孩子的,讓兩個娃能感受到父愛。 王奇到了大殿中時,不多時,崔東山進入。 如今的崔東山,更是蒼老了一些。 畢竟一年又一年。 好在,崔東山的精氣神很不錯,即便是有些年邁,也絲毫不影響崔東山。他步履穩(wěn)健,在大殿中站定后,行禮道:“臣崔東山,拜見陛下。” 王奇道:“賜座!” 一旁的太監(jiān),便立刻拿來了座椅,讓崔東山坐下。 王奇笑問道:“老師今日來,可是刑部方面,有什么事情嗎?” 崔東山道:“陛下,老臣是來辭官的。您看,這禮部有了變化,昔日林元崇擔任禮部尚書,然后變成了周子山。” “后來周子山卸任,也就成了屈平擔任禮部尚書。至于諸葛豐的兵部,他則是卸任,然后藍昱接任了兵部,成為了兵部尚書。” “陛下啊,朝中人才濟濟,您何必讓我一個老頭子,繼續(xù)執(zhí)掌刑部呢?依我看,刑部也是有很多人才的,讓下面的人來任職,也是可以的。” 崔東山頗為憂傷,道:“陛下,何必一直讓我困在刑部呢?” 王奇臉上掛著笑容,道:“老師要辭官,我準了。” 崔東山道:“對嘛,早就該準許了。” 他這一直想辭官,奈何王奇一直不答應,如今,終于是答應了。 崔東山終于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崔東山想了想,他開口道:“陛下,依我看,刑部尚書的人選,可以由刑部侍郎劉正元擔任。劉正元其人,此前是大周的司隸校尉,執(zhí)政司隸地區(qū),頗有政績。因為他外出辦案,所以躲過了殺戮,最終歸順朝廷。劉正元為人正派,也有能力,讓他執(zhí)掌刑部,老夫是放心的。所以這一事情,就看你的意見。只要是你同意,一切就沒有問題。” 王奇笑道:“老師既然安排了,我自是沒意見的,就讓劉正元接任刑部尚書一職。” 崔東山歡喜起來,道:“行,既然沒事兒了,那我就準備離開。接下來,我準備去書院了,做我喜歡的事情。” 王奇道:“老師,恐怕是不行。” “還有事?” 崔東山一下皺起了眉頭。 他有些不愿意攙和政務了,所以下意識的,他不愿意再留在朝廷中。 王奇說道:“老師,我準備又建立一所學校。而這一所學校,我就希望老師來牽頭。” 崔東山臉上的神情,稍稍放松。 辦學,他是認真的。 也是樂意的。 崔東山捋著頜下胡須,道:“說說看,你又要怎么辦學?如今已經(jīng)有了南陽書院,這書院內(nèi),可是有無數(shù)的儒家士人在,也有諸子百家在,可是最大的書院。你如今再建立書院,難道要和南陽書院打擂臺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