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沒錯,徐樂寫的就是李白的清平調(diào)三首中的第一首。 據(jù)晚唐五代人的記載,清平調(diào)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二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zhǔn)備表演歌舞以助興。 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 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jìn)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jìn)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沒辦法,李白就是這樣的天才,靈感如尿崩,肆意揮灑,汪洋肆意,只是大筆一揮便是千古名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 只看第一句,魏得祿等人就醉了。 “太美了,實(shí)在是太美了。” “好美呀,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美的詩。” “驚呆了。” “徐樂真是讓人吃驚呀,他寫詩毫不費(fèi)力,就像是吃飯喝水一般簡單。” ????…… 皇妃萱也是驚呆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么美的詩?”??? “云想衣裳花想容,”把女子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fù)碇秦S滿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tuán)錦簇之感。 接下去“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進(jìn)一步以“露華濃”來點(diǎn)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fēng)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 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shí)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 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lián)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 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女子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這是我么?” “我有這么美嗎?” 這首詩可是徐樂送給她的。 皇妃萱偷偷看向徐樂,卻見徐樂也看向她,兩人眼神對視,皇妃萱別過臉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