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零一章 縣試初考(上)-《寒門梟士》


    第(1/3)頁

    李冬冬一去三個多月沒有半點消息,也不知道蚊香有沒有做出來?或者在市場上有沒有大受歡迎?

    但一葉可知秋,在湯陰縣專賣新潮品和奢侈品的湯記雜貨店中沒有看見蚊香出現,就說明李冬冬的創業暫時遇到了困難。

    只是李延慶暫時沒有心思過問李冬冬的事情,炎熱的夏天過去了,現在已到九月,一場極為重要的考試即將來臨,這便是發解試的第一場考試。

    宋朝不像明清,明清必須童子試通過后才輪到解試,而宋朝發解試就是法定科舉的第一步,也叫州試,但如果不加以限制,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會一窩蜂地跑去參加解試,增加考生和考官的負擔,也會造成嚴重的魚龍混雜,不利于選拔優秀人才。

    所以宋朝對參加發解試的士子也有一定的資格限制,辦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擔保制,由三名舉人進行擔保,另一種是推薦制,也就是由各縣推薦士子去考試。

    但如果考生作弊或者水平過于低下,一般都會連累到擔保人,嚴重影響擔保人的前途,所以愿意當擔保人的舉人越來越少,各縣的推薦便成了主流。

    為了推薦合格的人才去參加解試,大部分縣份都會在解試前兩個月舉行一次選拔考試,這種選拔考試到了明清后便漸漸形成了童子試。

    湯陰縣也不例外,每年重陽節后,便由知縣或者縣丞在縣學舉行正式的選拔考試,只有選拔考試通過才會被縣里推薦去參加發解試。

    自從王安石改革太學制度后,各州普遍設立了官辦州學,這樣一來,縣學的選拔考試便被賦予了另外一層意義:它同時也是縣學的畢業考試,統稱為縣學大考。

    不過因為是縣里自行命題,一般很簡單,流于形式,而且作弊現象十分嚴重,基本上都是全部通過。

    但今年發解試改革后,九月的縣試就和從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它成了發解試的組成部分,稱為縣試,由州府出題,州府派官員來各縣主考,更讓考生們恐懼的是,上個月州府頒布了正式通知,這次湯陰縣試只錄取前一百名。

    也就是說,只有一百人有資格去參加正式的發解試,湯陰縣以前每年都有四百余人涌去安陽參考,今年卻只有一百人有機會。

    ......

    在縣試前一天的飯桌上,張顯匆匆坐下,便瞪著熬得通紅的眼睛對李延慶道:“老李,我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太學、國子學和四大書院相州籍的解試考生已經統計出來了,共有七十五人。”

    “哦!”李延慶淡淡地回應一聲。

    張顯幾乎一夜未睡,就是要急著告訴李延慶這個重大消息,但李延慶卻顯得有點漫不經心,著實令張顯感到失望。

    他有點著急道:“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嗎?一共才有十五個舉人名額,相州內部本來就競爭很激烈了,現在外面又跑回來這么大群狼,哪里還有我們份!”

    若是往常,李延慶一定會很吃驚這個消息,但現在他至少還有一半詮釋沒有仔細研讀,詩一首沒做,刑律也一個字也沒背,他對考上舉人已經沒有了最初信心,競爭對手再多他也不在意了,頗有點虱多不癢,債多不愁的感覺。

    “現在別管那么多了,還是集中精力應對明天的縣試要緊。”

    現在李延慶有點底氣不足,對明天縣試也開始緊張起來了。

    正在喝粥的岳飛感覺到了李延慶的緊張,忍不住笑道:“老李不會這么沒有信心吧?”

    “當然沒有信心!”

    不等李延慶回答,張顯先給眾人倒苦水了,“這次湯陰縣一共有五百三十人報考發解試,安陽縣有七百余人,臨漳縣有四百余人,林慮縣也有三百人出頭,加起來就兩千余人了,縣試就淘汰一千五百人,只剩下五百人參加正式解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沅| 乌鲁木齐市| 龙泉市| 泰兴市| 保定市| 清新县| 平湖市| 措美县| 台安县| 安阳市| 中宁县| 大宁县| 横峰县| 京山县| 巫山县| 庆城县| 宽甸| 桐庐县| 青海省| 湘西| 河东区| 屏边| 环江| 高州市| 唐河县| 巨野县| 齐河县| 奈曼旗| 兴隆县| 哈尔滨市| 岳阳市| 仙游县| 武强县| 微山县| 永清县| 新化县| 余姚市| 岑巩县| 松溪县| 镇雄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