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劉顯述冤(下)-《大明元輔》
第(2/3)頁
由于家傳武學,劉顯從小練武,武藝精熟,而且他天生神力,罕逢敵手。不過他幼小時因為家境貧寒,沒讀過太多書,但也還算粗通文墨,知曉事理。但這沒有意義,因不是讀書人,他少年時很不得志,四處流浪飄泊。
歲月如梭,幾經輾轉,他流浪到四川成都,寄居在一所寺廟里,靠打短工和偷吃廟里的供品維持生活。他常把得來的東西藏在一口很重的大鐘里,天長日久,他揭大鐘的神力便被人發現了,“人以為異”。但這種飄泊流浪的生活,對胸懷大志的劉顯來說是迫于生活的無奈,并非情愿,更不是長久之計。
為了尋求更好的出路,幾經打聽,他得知明軍成都步兵營招收童子軍,便報考了童子軍。說來也是巧了,在劉顯報考的那天晚上,當時駐軍成都的四川衛使劉岷夜里做夢時,忽然看見了一只大黑虎朝著他軍營的官邸跑了進來。
第二天早上,劉岷請人解夢,結果說將有奇人投奔他。果不其然,在早飯后開考前,就有劉顯來參加童子軍考試。劉岷見劉顯相貌奇偉,天縱勇武,絕非池中之物,感到與他有緣,由是心中大喜,認為應了夢。由是,身為主考官的劉岷便點中了劉顯,收為童子軍,并作為親衛,隨兵練武。
劉顯參加童子軍后,為報答衛使劉岷的知遇之恩,遂拜劉岷將軍為義父,將本姓隱去,改為姓劉,劉岷甚為高興。當然,這也是明代的一種習俗,后來李成梁、毛文龍等著名將領,都有不少義子。
嘉靖十八年,年僅二十四歲的劉顯,通過衛使劉岷的幫助,把自己的江西籍改為四川籍貫去報考武生。經武科考試技勇合格,被錄取為武生,這是進入武將官場的一道門坎。從此,劉顯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隨劉岷征戰。
沒多久,朝廷在南京建立振武營,經兵部尚書張鏊的舉薦,劉顯因武藝高強、戰術精熟,奉召到振武營擔任教官。由于劉顯在振武營創建的步兵軍刀戰術和奇襲技能訓練的特殊貢獻,他很快地被提拔為署理都指揮僉事并兼任浙江都司。又因整備浙兵有功,升為參將,分管守備江蘇、吳松口一帶軍事防務。
此時倭冠經常進犯侵擾江淮以北,進逼泗州的泗縣、天長、盱眙、明光、泗洪一帶,朝廷緊令劉顯嚴防浦口。此后劉顯連立戰功,不數年,由于軍功卓著,遷為副總兵,協助總兵防守江、浙一帶。
嘉靖三十八年,協守浙江副總兵劉顯奉總督胡宗憲的命令,帶著兩千精兵北上援助江北御倭,鳳陽巡撫、右都御史李遂為統一軍心,通令江北各軍歸劉顯指揮。劉顯偕同參將曹克新率領本部士兵攻打賊巢,都指揮盧鏜也率增援部隊隨后趕來,四鄉民眾簞食壺漿、吶喊助威,激戰從早晨開始足足打到黃昏,終于全部擊潰了倭寇賊兵大本營劉莊。
賊兵窮途末路,被打得落荒而逃。劉顯所率將士及當地村民乘勝追擊,奮勇追殺,將倭寇的殘兵敗將追擊到興化白駒場,又從白駒場追擊到茅花墩。經過數場惡戰,血流漂杵、尸橫遍野,劉顯部大獲全勝,所逃倭寇盡數殲滅,無人生還。
然而,時任鳳陽巡撫兼督江北軍務的李遂因爭奪軍功,卻上書彈劾劉顯、盧鏜有放縱三沙倭寇過失,故造成了白駒場、茅花墩等地遭受洗劫的嚴重后果。嘉靖帝看了李遂奏章后,出于文貴武賤的習慣心態,奪去了劉顯薪俸,交都察院核查,坐以劉顯瀆職罪名,第一次被革職。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廣東沿海一帶的倭寇又蜂擁而起。此時嘉靖國亂思良將,又急詔起用劉顯任總兵官,鎮守廣東、福建一帶海域軍事防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