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成化十四年》
第(2/3)頁
唐泛的吃相很斯文,速度卻絲毫不比潘賓慢,甚至還要更快一些。
等潘大人堪堪將湯面喝完,唐泛已經放下筷子了。
在潘賓想開口教訓他之前,唐泛已經道:“師兄,其實這件事,即使武安侯想壓,也未必能壓得下來。”
潘賓:“何出此言?”
唐泛:“師兄可還記得,去歲發生了什么大事?”
潘賓想了想,臉色一變:“你是說……?”
他拿起一根筷子沾了面湯在桌上寫了一個“西”字。
唐泛點點頭。
這“西”字,指的既非東西南北的西,也非西天極樂世界的西。
而是西廠的西。
大明朝傳到當今這位成化帝時,已經是第八位皇帝了。
成化帝他爹,也就是先帝英宗皇帝在位時,鬧出了一樁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土木堡之變。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叫王振的太監不作死就不會死,慫恿英宗皇帝親征瓦剌,英宗皇帝還真聽從了,帶了一班文武大臣去親征,結果死太監被殺,皇帝被俘,一干文武大臣通通死了個精光,當時瓦剌眼看就要打進北京城,還是于謙臨危站了出來,這才保住了這座國都,也免了太、祖和成祖氣得從棺材里跳過來罵不肖子孫。
成化帝他爹被俘期間,因為成化帝當時還小,國又不可一日無主,為免遭受瓦剌威脅勒索,于謙一干文臣就立了英宗的弟弟,也就是成化帝他叔當了皇帝。
結果缺德的瓦剌竟然把英宗皇帝放回來了,一山不容二虎,成化帝他叔怎么可能再給哥哥讓位,就把英宗皇帝給軟禁了起來。
幾年后的某個夜晚,英宗皇帝在幾個大臣的擁護下宮變登基,風水輪流轉,這回輪到成化帝他叔當階下囚了。
沒過幾年,英宗皇帝駕崩,兜兜轉轉,皇位最終還是落到了兒子成化帝身上。
差點就跟皇位錯身而過的成化帝剛剛登基之時,吏治也尚且稱得上清明,只是好景不長,他本來就不是勤政之人,一個懶人一旦習慣了犯懶,就很難再勤快起來。
雖說朝中內外都說如今萬貴妃才是禍水之源,可唐泛不這么看,一個女人再能禍害,能耐也有限,若是沒有皇帝言聽計從,再來十數個奸妃又有何用,再說萬貴妃囂張跋扈也只是在后宮,對前朝影響并不很大。說到底,還是成化帝自己不想干活,喜好方術的他將朝中之事盡數推給朝臣,又對宦官寵信有加,方才使得朝廷內外日復一日混亂下去。
相對朝臣而言,宦官才是最親近皇帝的人,朝臣為了行事方便,再加上種種利益之故,自然跟宦官就走得近,如此一來,朝中便流傳起“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笑話,意思是說這些閣老堂官們掌握著國家大權,卻成天看皇帝身邊的宦官行事,唯唯諾諾,正事不干。
這種情況下,當然不可能奢望國政能夠清明到哪里去,有識之士長吁短嘆,無不說皇帝周圍小人環繞,內有宦官為禍,外有庸臣擋路,太、祖和成祖時的鼎盛國力就不要想了,能不能恢復到仁宗宣宗時的清明也難說得很。
就在去年二月,太監汪直受命成立西廠。為了立威,甫一成立他就抓了不少人,這其中不僅有“妄議朝政”的平頭百姓,還有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像太醫院院判蔣宗武就不必說了,連六部郎中,地方布政使都沒有幸免,汪直通通不經奏請便直接逮捕,因宮中有人幫他說話,加上他頗能曲意逢迎,成化帝竟也毫不追究,多少人彈劾無望,反被汪直報復。
一時間,西廠權勢氣焰之盛,直逼東廠與錦衣衛,朝野內外,無不人人自危。以至于潘賓甚至都不敢直接喊出那個名字,只敢以字代言,寫個“西”字出來。
見唐泛點頭,他就問:“那地方與武安侯府案又有何關聯?你莫要胡亂牽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东平县|
宜宾县|
巫山县|
克拉玛依市|
嵊泗县|
肃宁县|
南充市|
兴国县|
科尔|
赤壁市|
晋江市|
民勤县|
闽侯县|
玉树县|
临朐县|
城固县|
红桥区|
中宁县|
鄂尔多斯市|
都匀市|
南投县|
浦城县|
钦州市|
民丰县|
阿拉尔市|
嘉兴市|
原阳县|
大新县|
玉门市|
安顺市|
松滋市|
靖远县|
峨山|
新安县|
闽清县|
乌兰浩特市|
益阳市|
神农架林区|
德兴市|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