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起來,劉協有沒有能力? 有! 他能被董卓選中,罷黜其皇兄,也就是皇帝劉辯,并不僅僅是因為劉協是其同族董太后養大有關。 還因年幼的他清晰講述了當時事變經過,而他皇兄結結巴巴,語無倫次。 高下立判,他給董卓留下了比劉辯強的印象,也產生了罷劉辨,另立劉協的念頭。 而當董卓中計被伏誅之后,劉協本以為迎來了親征的機會,但奈何剛鏟除董卓,錄尚書事,總朝政的王允膨脹了,沒能處理好涼州兵,以至于自個落個身死下場。 緊接著,便是李傕和郭汜樊稠把持朝政,但,即便如此,劉協還是久違的體會到了親政的感覺。 興平元年(194年),三輔乃至天下大旱,谷價米價騰貴,一斛谷值錢50萬。 長安城中甚至發生了人相食慘狀。 劉協下令侍御史侯汶,開放太倉米豆,煮粥救濟百姓,但因為糧食稀少不夠,仍然有很多人餓死。 他懷疑負責此事的侍御史侯汶,并沒有如實用全部糧食,賑濟災民,而是趁機中飽私囊,侵占公糧。 于是,劉協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最后可以煮出兩盆。 然后,讓官員核算出,這些粥能夠養活多少災民,再根據侯汶上報的數據進行對比,從而證實是侯汶作弊,貪污枉法。 當即,下令責打侯汶五十廷杖,之后,長安城中饑民,得到了救濟。 但好景不長,李傕和郭汜樊稠等人軍中也缺少軍糧,不顧賈詡勸阻,將魔抓伸向了皇帝劉協用來賑災的錢糧。 就算這樣,三人糧草還是不夠,竟然任由軍隊掠奪百姓,造成更嚴重饑荒,致使關中百萬百姓紛紛向南逃難。 可惜,劉協好不容易擺脫了李傕和郭汜,又教韓暹居功自傲、為所欲為、擾亂朝政。 最終,董承擔憂之下,秘召兗州牧曹操勤王。 這一召,至今已過六年,他從九歲登基以來,如今二十一歲,十二年來,他歷經了別人一生未必經歷過的苦難。 他登大寶后的對手,一直在變,一直被除掉,唯獨眼前曹操這個對手,手段之高明,令他無比忌憚。 但,他不氣餒,古有勾踐,臥薪嘗膽,今有劉協,隱忍尋機,忍常人之所不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