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計將安出?” 見到劉曄出列獻策,劉楓一喜問道。 “主公,此乃連環(huán)計,是在下在閻主薄招降之上增加了一些細節(jié)。 分為五步連環(huán):一步招降陳策,二步離間陳策,三步懸賞陳策,四步炫耀武力,五步將計就計!必可定陳策!” “我們不但要打贏陳策,更要防備江東,這第二步離間計和第五步將計就計,便是防范江東再次舉兵來偷城。 陳策此時下山頗有蹊蹺,要知道劉刺史經(jīng)營廬江五年之久,陳策此賊在大別山中一直安分守己,不敢異動。 哪怕劫掠,也只是在青黃不接時,小規(guī)模劫掠,從不會引起官府重視,如疥癬之疾。 像這樣傾巢而出,膽敢劫掠官糧,乃至圍攻縣城,這是第一次!” 劉曄獻上計策,并把自己猜測抽繭剝絲的開始一點點推斷出來。 在他分析看來,五步最后陳策此賊背后無人,勢必不敢在這個時候冒出來! 顯然有人想要挑動廬江內(nèi)亂,廬江內(nèi)部一亂,于誰有利? 想了想,劉曄又道: “前不久,主公在袁家小苑與閻先生以大船稱象,大船江東也,象孫策也,如今早以傳揚出去。 借此麻痹曹公,曹公勢必不可能在這個節(jié)骨眼,做出煽動山越,動亂我們根本,給孫策制造可乘之機的蠢事。 劉表此人雖是守成之主,但絕不會愿意看到廬江落入孫策之手。 只要有我們在一日,便可為荊州屏障,在我們與孫策兩家尚未撕破臉皮。 孫策想要攻打荊州江夏,還有可能,現(xiàn)在絕對是無稽之談! 所以,我們撕破臉皮后,孫策與我們兩家勢如水火。 只要孫策想要逐鹿中原,就必須要打倒我們! 我們想要進取就必須除掉孫策,不然不管我們打哪,都有可能后院起火! 但讓我疑惑的是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孫策與山越有仇,以他性格很難跟山越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讓人難以判斷了。 若是可以推斷出賊首陳策下山,確實是江東在其中發(fā)揮大作用,我這一計連環(huán),方可奏效。 不然,計用不對,便會大打折扣,收效甚微!” 劉曄把自己顧慮說了出來,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搞不清,弄不明白孫策是否會放下身段暗連山越賊。 “劉太守,孫策與山越有仇不假,但眼下我們廬江與江東,便如鯁咽喉,孫策除而后快。 主公曾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想來,只要孫策愿去收買山越,也未必不行,前番上寮宗民便是其例! 在下新歸主公帳下寸功未力,愿前往陳策此賊走上一趟,一探究竟。” 順著劉曄的思路,閻象不想則已,越想越驚人,連他自己都被推測驚了。 得出一個驚人的結果,孫策暗連廬江山越陳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