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題:晉城到洛陽,距離130公里(那時候的路線),九寨輜重有30噸,后勤保障營以時速4公里的速度向洛陽開進,一天走路12小時。 與此同時,保安團戰(zhàn)斗隊伍距離洛陽330公里,以20公里的時速前進,一天行進12小時。 問,保安團戰(zhàn)斗隊伍和輜重隊伍誰先到達?他們間隔多長時間? 地圖上,九寨距離大別山北麓也就五百來公里,但那是直線距離。 咱就不說走高低不平的山路了,光是沿途的繞行下來,從九寨到商城的彈藥倉庫,保安團一行就得行進八百公里左右…… 所以,為了做到機械化推進,胡一舟在照顧媳婦的同時,也是好好的做了好多數學題,以做到讓輜重和戰(zhàn)斗人員盡量協調起來。 所謂協調,是因為保安團需要在洛陽領取補給糧食,等待調度火車,所以就要做到比輜重早一天到達洛陽。 當然,這只是一個數學題,實際上遇到的問題還挺多。 比如道路難走的地方,都要減速慢行;要是有人受傷了呢?萬一鬼子的飛機過來搗蛋呢?汽車扎胎了呢?半路上拋錨了呢?過浮橋呢? 所以,從九寨出發(fā),天明趕路黑天停下。整整走了兩個白天,保安團的大部隊才到達洛陽城。 主要的,還是因為在半路上遇到了輜重隊伍,胡一舟讓警衛(wèi)二連和一營下了車,騰出來的負重讓崔耕的車隊帶上了相應的物資。 到達洛陽之后,整個車隊兵分兩路! 胡一舟帶著一眾手下去領取補給的糧食,九四式軍車的車隊到渡口那里把剩余的物資人員的給拉倒洛陽。 在崔耕的陪同下,胡一舟帶著人直接去了軍政部軍需署設置在洛陽城的補給點,直接領取了2300人長達三個月的糧食補給。這就是一百多噸的糧食!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還只是一個團三個月的補給,還是按照9兩白米算的!按照保安團的伙食標準,胡一舟養(yǎng)活保安團的幾千人,一年得吃多少糧食?得花多少錢? “怪不得那些人給糧食給的那么痛快,還都是上好的白米,這是等著看咱的笑話呢!” 看著一倉庫的成袋子的大米,再看看軍需署那些工作人員幸災樂禍的眼神,胡一舟知道這是有人再給他下眼藥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