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戰國大夫》
第(1/3)頁
誰也未曾想到,在連年戰爭之后,這場和平會一直持續三年。
可就在這短短三年中,變化也許比過去百年都多。智國在變,其他各國也在變法,不過,呈現的狀態卻截然不同。
智國在工商先行的路上一騎絕塵,工商業的繁榮程度更是前所未有。到處是載貨的馬車,到處是開門營業的店鋪,路上的馬車牛車多到讓許多地段的堵車成為常態。
而到了具體的數據,五百人以上的大工坊就多達五十座,每年的手工制品出產都相當巨大。而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廣泛存在的官營工坊占據了相當的比重。又因為產量大,商品價格也被壓到相當低。
其實不止工坊,因為新開墾地區的增加,各地的糧食產量跟畜牧業產量也在節節攀升,結果就是,不管是紙面數據,還是人們的真實生活水平,幾乎是一年一個樣。若說數據,只馬車一項,每年的產量竟高達兩萬輛。而居民的收入購買力,也比三年前增長了近一半。
智國是如此,但其他各國則又是另一個模樣了。
自從各國紛紛變法之后,國君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集權,仿照智國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對地方的掌控在迅速增強。而變法的重點,則在軍隊,社會資源向軍隊大量傾斜。
雖說各國的產出也有所增長,但跟高速增長的智國相比,差距比三年前拉的更遠。此外,因為智國的工坊大量加入機械設備,商品產量提高,而成本則有明顯下降,低廉的價格加上優秀的質量,因此對各國本地產業造成了極大沖擊。所以這兩年,各國對智國的商品限制越來越多,幾乎快到了封閉貿易的程度。
薪地,林鄉。
一大早,智朗就帶著幾個軍官來到了軍械工坊,今天有一項新裝備要進行驗收。
試驗場上,幾輛鐵木結合的機械一字列好,指向了遠處的靶子。
這些機械帶有車輪,個頭大概抵得上一輛四輪馬車,很顯然是一種能夠機動的設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