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少女和余琰的前身——神秀和尚,算是青梅竹馬。 那時候,神秀和尚的父親還沒暴富,家里還只有一畝薄田,由于死活不肯賣祖上傳下來的田,在鄉里老爺的示意下,被莊子里的人各種排擠,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一家人整整齊齊上路了。好在那個時候,突然來了一戶奇怪的人家,間接的救了神秀和尚一家。 這一戶奇怪的人家,正是少女和她的母親。 當然,那時候的少女,只是一個四五歲的女娃娃,睜著一雙黑白分明的水汪汪大眼睛,一副對鄉里的一切都很好奇的樣子。 小孩子通常是很容易玩一塊兒的。 因此,比鄰而居的神秀和尚,就和當年的少女,成為了好朋友。 兩人在一起玩了三年,捉泥鰍,爬樹,甚至還去掏蜂窩,盡管兩個熊孩子都挺命大,但事后也被訓了一頓。尤其是神秀和尚,被他爹打得老慘了。 不過在神秀和尚七歲的時候,這少女和她母親,又很突然的搬走了。但臨走前,卻把她們買下的一些田地,送給了神秀和尚一家。 這就是神秀和尚父親的發家史。 小石頭、小剪刀,就是兩人那個時候的稱呼,因為神秀和尚這個鄉下放牛娃沒見識,老把當年少女頭上的望仙髻給認成剪刀。 這里的望仙髻類似于雙環望仙髻,不過不同的是,這里是貴女才有資格梳的發髻。 比如一地縣太爺的女兒,就有資格梳望仙髻。 但尋常吏員的女兒,就沒這資格了。 為此,當年的少女氣憤不過,就喊那個時候腦袋有點方的神秀和尚為“小石頭”。 這也算一童年趣事。 此時回想起來,余琰不免有幾分唏噓感慨,這少女當年的出現,改變了神秀和尚一家子的命運,直接讓他家從太平年間勉強有口飯吃,災荒年間只能賣兒賣女的農民階級,一躍成為了地主階級。 要不是當年這少女和她母親的出現,別說有后來的神秀和尚,他們一家子墳頭都長滿草了。 得罪了在鄉里一手遮天的地主老爺,豈有活命的可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