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只見許濟臉色沉重說道:“主公現(xiàn)在將這袁軍俘虜盡屠,只怕日后主公領軍征戰(zhàn),其敵手兵卒,俱以死相抗,他們因都知曉,順亦是死,敗亦是死,何不與主公相拼; 主公,秦時白起誅殺六國兵卒,這才導致秦統(tǒng)一之后,六國之前百姓俱恨其仇,待始皇去世,便天下大亂,若是主公已平定天下為己任,就萬萬不能行這屠殺之舉。” 聽了許濟的話,曹操臉帶思索,的確是如許濟之言,萬一自己行這屠殺,日后再與諸侯交戰(zhàn),那些兵卒知曉戰(zhàn)亦死,不戰(zhàn)亦死,到時肯定會奮命一博。 如此惡性循環(huán),最后自己將成為天下無數(shù)人的仇敵,即使將這天下統(tǒng)一,也不能使其長久,且在這史上留下一個惡名。 待想通之后,曹操才朝著許濟問道:“伯雅,那這袁軍降俘,我等該如何處理?” 戰(zhàn)爭是令人痛苦的,也是令人麻木的,在戰(zhàn)場上人就變成了魔,只具有人的肉身,卻不具有人的情感和慈悲。 然而戰(zhàn)爭的后遺癥是巨大的,那些參戰(zhàn)的男兒,大都是家中的頂梁柱,是母親的兒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有的是一家的長兄,肩負著家庭的使命和責任,如果他們在戰(zhàn)場中犧牲,對于一個家庭而言,無疑是天塌下來了。 但在這亂世,終究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戰(zhàn)爭是必須要死人的,但是若是能夠將其避免,許濟還是決定盡量去做。 而許濟在之前程昱問曹操之時,便開始考慮如何處理這戰(zhàn)俘。 許濟回憶前世歷史處理戰(zhàn)俘的方法,其中第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那就是押回去做苦力,這種方法還算比較好,至少能夠保住性命。 但是有時候還是另有目的,就比如一些少數(shù)民族在打中原后,把戰(zhàn)俘押回去當當只做苦力?當然不是了,另一個主要目的不過是用來充實人口,許濟覺得這個可以考慮,但此時卻是不合時機。 第二種處理方式應該是最仁義的,不過這也有著限制,并且需要心胸寬廣之人,他們往往會直接把人全部放掉,這也只限制在本民族不同集團斗爭,如果是異族侵略者許濟也不會同意。 這個方法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便是既展現(xiàn)出胸懷,又能表現(xiàn)出仁義,能得到人民擁戴之心。 但如果處理的不好,萬一又再次被集結起來,那就是害了自己,眼前自己一方正與袁紹交戰(zhàn),這兵卒卻萬萬不能釋放,所以此策亦不能取。 而第三便是收編,這個于這個時代還是比較多見,但可以說,卻是非常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