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無妄兄在修什么?’ 偷偷觀察吳妄久了,泠小嵐不由泛起這般疑惑。 若說閉關悟道,絕大多數時間應該都是入定打坐、沉浸于大道之中。 但吳妄卻鮮少入定,只是在不斷捧卷閱讀,翻來覆去地研究著功法典籍。 偏偏,吳妄的神情頗為專注,身周道韻偶爾也會有起伏變化,又像是有所感悟。 ‘莫非無妄兄也有些迷茫?所以想在先皇典籍中找尋到自己的路徑?’ 泠小嵐仔細琢磨,覺得應當就是如此。 她卻不知,吳妄此刻并非是在為他自己尋找修道的路,吳妄此刻心底唯一的念頭,卻是…… 【伏羲先皇當真太寂寞了。】 吳妄循著伏羲遺物、循著那一篇篇后人增補的伏羲功法典籍,尋找著這位先皇在天地間行走的背影。 其時,燧人崩隕,天宮反攻。 燧人氏大戰無數歲月而得來的人域之地,幾乎轉瞬被天宮收服,眾神聳立于天地間,意圖將人域的火種壓滅,將火之大道收回。 伏羲氏自此站了出來,與火道相融,獨面眾神而將他們一步步迫出南野之地。 河圖洛書演八卦,陰陽并立證空冥。 這位人域先皇以自身無上的才情,演化大道、詮釋天地,為人域整理出了系統的修行之法,讓人族有修行資質者,盡數踏上了自強之路。 若說燧人氏是開疆拓土,奠定了人域的疆域。 這位伏羲氏與他的追隨者們,便是在人域的疆域上,立起了一根根天柱,撐起了一片能讓眾人仙挺直胸膛、直面神靈的天地。 逼得天宮只能用下三濫的手段,封鎖人族壽元、減緩人族繁衍的速度。 人域直至今日,修仙功法都未能跳出伏羲氏所構畫的框架。 那張八卦圖,應當是讓帝夋難以安眠之物吧。 但伏羲氏終究是寂寞的。 他與帝夋遙遙相對過漫長的歲月,背后是那些注視著他的同族,腳下是緩緩旋轉的八卦,頭頂是一片蒼茫的天空,但身旁卻沒有一個同行之人。 同時代的人族俊杰,追不上這位先皇的步伐,甚至都無法理解這位先皇的構想。 更有甚者,先天八卦圖中所蘊含的奧義,還有大半未被人域后來者開啟,反倒是以八卦為序、創造大陣,讓大陣自行演繹其內玄妙之理。 吳妄若只是北野的少主,或是南野人域新起的才俊,看這些時,也是看不懂的,會如同看天書般。 但吳妄有個優勢,就是上輩子帶來的思想,以及來大荒之前就已成型的認知觀念。 這給吳妄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角。 【伏羲氏本不想承接火之大道,想以自身之道沖破黑暗。 但時不我待,為了庇護人族,伏羲氏只能放棄求索自身之道,在人族危難時刻站了出來,執掌火之大道,擊退眾神與百族。 火道,在伏羲氏所感悟的世界中,只是一種狀態、只是一條道則,只是八卦中的‘離’卦,闡述著事物的程度變化。 悲劇的是,火之大道又成了伏羲氏的枷鎖,以至于這位先皇推演出了萬道,自身卻始終無法超脫。】 吳妄在一面石板的背面,發現了用上古文字所寫的道紋,其內容大抵是這般: 道為何物? 天地如何而來? 天地的歸處在何處? 道紋不只能承載信息,還可承載少許書寫道紋之人的心境。 吳妄的手指拂過這面石板時,心底聽到了那寂寥無奈的輕嘆聲,仿佛看到一位披頭散發、穿著麻衣的老者,在歲月長河中上下求索,俯仰天地、探尋真理。 冥冥中,吳妄背后仿佛出現了一名身著寬袍、面容憔悴的老者,握劍指天,醉酒高呼: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注1) 伏羲氏沒有尋找到那個能回答一切問題的答案。 又或是尋到了,卻無法用言語去描繪,無法將之記載于道紋,無法將其描繪于八卦盤上。 伏羲消逝前能做的,只是將打開那無盡道藏的鑰匙留給人族,將這份時隱時現的路徑留給后來者。 讀完藏經殿頂層寶庫中所有的伏羲殘存典籍,吳妄沒有去參悟,沒有去感受,也不知自己在這件事上花費了多久,只是坐在那,目中滿是茫然。 再去看面前這畫像,吳妄心底一片空曠,宛若一片死寂的星空。 而當星空中出現了一抹亮光,仿佛漲落時憑空出現的一絲絲光輝,一幅幅畫面紛沓而來,一張八卦圖填滿了靈臺。 炎帝令的火光在閃耀,但這份光亮與這一面八卦盤相比,已是有些黯淡。 伏羲氏所想的,從來不是什么火之大道。 伏羲氏所求的,是天地背后的至理! 那是一條能描繪萬道,能洞穿萬道,能詮釋萬道的至理! ‘真的尋到了嗎?’ 吳妄不由輕聲問詢。 他凝視著伏羲氏的畫像,卻仿佛看到了伏羲氏靜靜地站在星空之中,背負起雙手,嘴角露出了釋然之微笑。 就仿佛燧人氏見到面前枯木飄起一縷青煙時,嘴邊露出的笑意。 又仿佛是神農老前輩背著藥簍,回看來路已被栽滿谷物百草時,那塞滿了倦色的笑容。 吳妄閉上雙眼,坐在那靜靜感受著。 他已察覺不到歲月流逝,感受不到天地間大道的存在,沉入不了星空。 他就如同一座獨木橋,橫跨在未名的虛空之中,兩側隱隱有光芒在閃爍。 到此刻,吳妄才知,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這個世界觀察的角度,自己的認知,自己隨著上輩子記憶殘存下來的思想與觀念,是多么的寶貴。 那是沉淀了五千年的光芒,是大江大河哺育的璀璨; 是逐鹿之野焚紅了天陲的戰火,是劍掃六合、為我獨尊的氣概,是文人騷客抱石投江的一躍,是孔孟老莊于動靜之間的求索。 這一瞬,吳妄身前背后浮現出兩片星海。 前方的星海中,走出了三道身影,那是人域曾經、現在的脊梁。 背后的星海中,浮現出了一道道虛影,而這些虛影只是靜靜站立,又一位騎牛的老者緩緩向前,誦一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吳妄卻已是招來一面石板,手中握住一把短匕,在泠小嵐有些慌亂的目光中,自伏羲先皇所留石板之上,刻下了數篇經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滿若盅,其用不窮。大直若訕,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自己老家藍星與大荒世界的關聯如何,此時而言并不重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