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吃飯啦。” 老媽的嗓門一如既往的響亮。 文宇放下木柴,堆放好后洗了下手,坐到了飯桌前。 西北的五月天還是有點涼,不過飯桌已經搬到了院子里,一家人圍坐著,桌上兩個大盆子,一個是白菜土豆,一個是大蔥炒雞蛋,一大盤大蔥里打了一個雞蛋,四妹文靈正在里面努力翻找著。 “哥,吃雞蛋。” 雞蛋炒的很碎,四妹終于翻到了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雞蛋,放到了文山的紅薯稀飯里。 “哥不愛吃雞蛋,你吃。”文宇把雞蛋夾出來放回了小妹的碗里,摸了摸她的小腦袋。 現在是1980年,文宇重生回來的第二個年頭,還是熟悉的老家,甘省西部農村,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窮! 30年后這里還是沒有摘掉貧困縣的帽子,主要是要啥啥沒有,啥也發展不起來。 地理位置偏僻,被幾座山圍在中間,山不高,地不肥,常年干旱缺水,唯一的優點就是民風淳樸。 文宇兄妹四個,他是老大,今年16歲,全村讀書最好的娃,縣里上著高一但是已經把高三的課學完。二妹文梅14歲,讀初二,不是讀書的料,已經打算念完初中就不讀。老三文亮11歲,皮的緊,跟個猴子一樣,讀書更是慘不忍睹。 小妹文靈才6歲,最粘大哥,因為大哥會給她吃好吃的糖果,也會給她講很多好聽的故事。 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飽飯已經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兄妹幾個普遍個子矮小營養不良,和里傳統的西北大漢相去甚遠。 文宇16歲了才將將一米六八,和他老爸文國強一樣高,記得前世最高也就長到了172。 文國強在鄉小學教書教了快20年,一口地道的西北普通話,雖然初中沒念完,但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知識分子的清高,不怎么下地干活,活都落在了老媽文秀娟的身上。 不錯,父母兩人都是文家村的人,不過沒什么親屬關系,據老媽說當時覺得文國強讀書好有才氣,將來會有大出息,才瞎了眼的嫁給他這個懶漢。 文秀娟是典型的暴脾氣一點就著,一米六出頭的個子,喜歡嘮叨但是手腳勤快,一手把兄妹四個拉扯長大。 文宇就著白菜土豆吃完了紅薯稀飯,放下了碗筷。 “爸,媽,我有事和你們商量。” 文國強吃完稀飯,點起了旱煙。 “說吧。” “我打算出國念書。”文宇的話讓兩口子大吃一驚。 “啥玩意?念書干嘛跑這么遠?那些洋人的字你識得幾個!” 文秀娟以為他在開玩笑,可是看著兒子認真的表情又感覺不像。 “洋人的字我已經自學了,應該沒問題。”文山淡淡的說道。 “不許,想都別想,這么大個國家容不下你了是吧?你們老師說了你的成績好,可以在國內上個好大學,出來捧個金飯碗,過幾年就能當大官,不比出去遭洋鬼子白眼強?” 文秀娟虎著臉,收掉了三個人的碗筷放在了一旁的大盆里。 “你是死人啊,不會說話是吧,這小子都要上天啦。還有你們幾個,趕緊吃完做作業去。” 三個小家伙見狀趕緊扒拉兩口飯跑進了屋子里,老媽生氣了,后果很嚴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