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本宮若有心治你死罪,又豈會在此多言?倒是你,今日當好生自省才是。你對那謝姨娘切齒之恨,本宮早有察覺。本宮若無猜錯,在你心中,一直認定你生母張氏當日服毒而亡,皆是因謝姨娘逼迫你父休她所致?” 燕王妃苦淚縱橫,哽咽點頭。 “糊涂!你母乃是皇上下旨敕封的一品誥命夫人,豈是你父輕易休得?那謝氏愚笨不懂,你母那等聰慧之人怎會不懂?況當年其膝下你姐弟二人尚未成年,身為人母又豈肯因區區家事輕生自絕?” 馬皇后一語驚醒夢中人,燕王妃恍然大悟。喃喃道:“難道……我母之死,絕非輕生所致,而是被她下毒謀害致死?” 馬皇后冷言道:“在本宮看來,一個對官家儀冠之規都不上心之人,焉有此等心機手段?” “正是此人愚笨無畏,才敢行此不義也未可知……” “若當真如此,她何需逼迫你父休你生母?豈非多此一舉?此事,本宮也只能提點至此。倒是你,恨蠱蒙心,不明就理,為報私仇而漸離正道。如今,那謝姨娘已被皇上治以十惡不赦之罪當街杖斃。這十罪之中更有‘私造鳳服冠冕逆謀犯上’一說,可與你所為脫得了干系?” “兒臣……” “再者,你當日回京,乃是存心將洪嫣安頓在你父府上,故惹謝姨娘妒恨發作凌辱洪嫣,終致那可憐的孩子溺水而亡,莫說并無借刀殺人之心!隨后又致謝姨娘那十罪之中,再添‘虐殺宮婢’一惡……兩個愚人之冤,你可憐見?可有汗顏吶……” 燕王妃無顏以對,垂首道:“兒臣大錯已成,望請母后賜兒臣一死……” “你可是在挾持本宮對你這顆憐愛之心?” “兒臣不敢……” “憑心而論,這些年來,本宮待你如何?” “母后雖是兒臣婆母,卻待兒臣親有如生母。” 馬皇后反問:“那你應知,本宮今日為何對你這般切恨?” 燕王妃抬首相望,淚眼相對:“兒臣之錯已成母后恥痛。” 這一席話正中馬皇后軟處,只見她老淚盈眸,卻強振儀態合瞼含淚,沉舒腔氣。如斯沉寂半晌,緩言道:“人生在世有如棋局,看似是與人相搏,實則是與己對弈。勝者皆因堅守天道,敗者多半是負了理智。放眼人世,哪個不是可憐之人?若不想他朝恥恨于己,當常以恕己之心恕人,責人之心責己。” “兒臣謹記母后教誨。” “平身吧。” “母后……” “平身。從此刻起,該過去的都叫他過去。昂起頭顱,給自己個機會看清此生意義。” 燕王妃手撐雙膝緩緩立起身來,此時雙目俱已紅腫,如似春桃。 馬皇后道:“今日你我當是訣別,本宮已無可贈。”燕王妃聽此言悲痛難當,而她卻抬手指向階下那頂九龍四鳳冠,“當年本宮既已將這隕隨至寶送與你手,如今又豈可收回?此物既已成器,本宮就將這鳳冠一并送與你,就算是留個念想。” “母后,求您莫要折煞兒臣……”燕王妃頓感無地自容,再次伏首哀求。 馬皇后擺手:“日后,得見此物,如見本宮。亦當使你牢記本宮今日之言。” “母后……”燕王妃撕心悲啼,痛不欲聲。 馬皇后撫住胸口,令道:“莫要如此悲泣……”言罷,轉頭朝殿外宣聲喚了朱福。 朱福入殿后,馬皇后以眉頭目色施與暗示,朱福便會心明意,勾身將階上那領官皮箱闔了蓋子,抱入懷中后,退于殿門外靜候。 此時,但見馬皇后朝燕王妃招呼:“到本宮這兒來,讓本宮再細看一眼。” 燕王妃得令起身,一面哽咽拭淚,一面朝馬皇后鳳座緩緩行來。其間又見馬皇后朝鳳座一側指引,輕喚:“離本宮近些。” 燕王妃尊聽其囑,又行幾步,于馬皇后身旁跪身而立,淚泉不止。 馬皇后望其花容,打袖袋里勾了帕子,一面為其輕拭淚痕,一面目現慈顏,靜然淺笑說:“從今后再不許流淚。在本宮心中,你依舊是個好孩子。本宮相信,來日之你,定不負本宮所望。” 燕王妃聽聞,當即撲入馬皇后懷中,哭作一個孩童模樣。 馬皇后懷抱她,輕拍其背,道:“你可記下本宮今日之言?” 燕王妃幽咽點頭。 馬皇后又扶她起身,納其右掌于自已手中。緩言道:“今日,本宮再送你一字,愿它今世與你相隨,助你諸事周全……”言畢,伸出食指緩緩于其掌心里寫下一個“我”字。隨后,望其雙眸,會心一笑,“去吧……善導夫君,教好本宮孫兒……” 燕王妃欠身施禮,然此番離去,卻見難舍難分。 她一步一回頭,直到步下鳳臺,又回身跪地,朝馬皇后一席叩首。其間,雖未作言語,然其滿心感戴之情,卻溢于點滴之處,直到馬皇后朝其淺笑,揮了手。她才起身,在朱福相隨之下戀戀不舍地離去。 望其身影出了大殿,馬皇后終于深舒一口釋然之氣。 卻說燕王妃自出了坤寧宮,一路上淚水并未止過。行進間,不斷輕拭紅眸,滿臉悔恨。 朱福懷抱官皮箱,緊隨其后。其間,燕王妃朝其囑托:“朱內侍,萬請照顧好母后身子。” 朱福誠心回應:“王妃放心,小的定會竭力照料。”二人說話間,不覺已來到坤寧門外。 話說此時,已是日上三竿。 燕王妃跨出門檻,又朝院內坤寧宮大殿相望一眼,旋即轉身拭淚而去。全然忽視了丹墀之下,還跪著個滿目恐慌的孫氏…… 欲知后來,下回分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