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寒冬-《盤秦》
第(2/3)頁
最開始大伙都是不曉得的,直至有人從下屬那里知道了那頁致謝內容的存在,悄然叫人去北市買了一本回家。
一看之下,大家都懂了。
看吧,果然是李斯的手筆,這家伙被人發現了還死鴨子嘴硬不肯承認是他干的,跑去找人加印了這么一頁致謝名單,明顯是想拖人下水啊。
就是少府衙門這邊印刷時過于耿直,居然把李斯去提醒的事直接寫出來。他們大公子果然是小孩子啊,根本不懂人心險惡!這書一出,他說不準會被李斯這個準岳父埋怨哩!
李斯很快也拿到這本公開發售的《報考指南》。
看完新增的致謝頁,李斯越發發現自己去找扶蘇是個巨大的錯誤。這小子到底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他總覺得扶蘇是故意的,不,不用覺得,扶蘇絕對是故意的!
這么搞他這個準岳父,對這小子有什么好處啊?!
李斯百思不得其解,想再去質問扶蘇,又怕扶蘇再次對他下黑手,只能默默忍受其他人那明明白白寫著“你這個二五仔”“這么大的事你自己悄咪咪跟著大王和大公子搞是不是不想和我們當朋友了”的譴責目光。
趙高也買了份《報考指南》,等看到里頭的一項新規定時,他發現李斯可能在對他下黑手。
除了現有機構之外,明年開春朝廷將會成立一個叫翰林院的新衙門。
所謂的翰林,即文翰之林,通俗點來講就是“搞文章的地方”,這里面林林總總設了許多職位,有專門著書立說的,有專門搞對外宣傳的,還有會選用一批翰林學士負責替嬴政服務,包括但不限于給嬴政讀書念報擬詔書。
最要緊的就是這個擬詔書,以后各種詔書、赦令、調令之類的文書都由專業人士負責,其他人不得再經手。
這個專業人士必須文化水平高,出身好名聲好,文章寫得好,字也得寫得好,這樣的人寫出來詔書,大家拿到以后才會倍加珍重,覺得自己很受朝廷重視,把受到的旨意奉若至寶。
趙高一琢磨,這不就等同于指名道姓地把他排除在外嗎?
他文章寫得好字也寫得好,可是他出身低微,乃是罪奴之后,在外頭名聲一直都不怎么樣,蒙毅那些人還因為他犯了點小錯就想把他處死,壓根沒把他當可以和他們平起平坐的人來看待。
現在李斯這家伙還要把嬴政對他的那么一點另眼相待給掐斷。
李斯果然不是什么好東西!
趙高默默在心里的小本本里給李斯多記了一筆。
相比少數像趙高這樣被切了部分職能的人,大部分人對這次官制變革還是挺滿意的,增設的新衙門和新職位對他們來說影響不大,各衙門的職能規范化、專門化是件好事,至少他們做事時曉得要去找誰了。
不管朝中眾人是什么想法,這份《報考指南》對許多人來說依然無異于一個大驚喜。
雖然報考要求比較嚴苛,對出身、籍貫等等都有規定,不過這些都不要緊,要緊的是哪怕他們沒有門路、沒人舉薦,也可以到郡里報考;哪怕他們是匠籍、樂籍、市籍等等“賤籍”,也有對應的招考崗位,去考一考興許能有出頭機會!
照這《報考指南》所說的,今年沒考上,明年可以接著考,只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學問、磨練自己的技術,以后總能在朝堂之中占據一席之地。哪怕是當商人,也可以當官府生意的運營商,到時把印往腰上一掛,走出去不體面嗎?
唯一的阻礙就是,他們識字不多,不一定能通過統考。
眼看只有一個夏天可以準備了,最近各地讀書人受到了許多人的盛情邀請,砸錢送美人,非要邀他們進府當夫子,當地富戶不是讓他們教家中子弟就是讓他們從連著自個兒一塊教,對他們的態度可謂是客氣之至。
各地很多消息靈通的讀書人也托人弄了本《報考指南》,同樣很想去試試,別的崗位不說,這翰林院聽著不就是為他們而設的嗎?
要是他們能當上翰林學士,那就可以每日伴駕,看看大王與朝中重臣都是怎么治理天下的了!日看夜看,看多了他們不就成熟手了?等他們在適當的時機提些有用的建議,爭取讓大王另眼相待,簡直是想不一步登天都難啊!
各方人士摩拳擦掌,都準備去參加今年秋天的統考試試水,要是沒試成那就備戰下一輪,反正去考一下又不虧,頂多只是費點筆墨填報名表和參加考試而已!
相比秦國各郡洋溢著的備考熱情,燕地、楚地、魏地、韓地這些地方的人就比較糾結了,韓魏兩地的人是在糾結自己考去咸陽會不會坐冷板凳,燕楚兩地的人則惦記著他們外逃的大王,總想著自家大王會殺回來。
雖然他們大王在位時也沒干什么好事,不過失去的總是最好的,他們還是存著那么一點兒希望。
身在漁陽郡的李由和陳平得知這次統考是扶蘇搗鼓出來的,沒少下功夫去做動員。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正安县|
社会|
盐城市|
海林市|
监利县|
德钦县|
怀远县|
峨边|
巴中市|
重庆市|
开平市|
牙克石市|
卓资县|
梅州市|
宿松县|
进贤县|
浪卡子县|
四平市|
东安县|
乌拉特前旗|
徐闻县|
阿拉尔市|
界首市|
洪江市|
咸丰县|
江安县|
雷波县|
筠连县|
项城市|
蕉岭县|
宜宾市|
独山县|
云安县|
嘉兴市|
襄汾县|
汤阴县|
永康市|
宁河县|
临泽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