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好美! 好聽! 躁動的心,一下子就靜了下來,此時再去看舞臺前的小屏幕。 【《春秋竹韻》—— 演奏:唐雨 作曲:唐雨、云峰 編曲:唐雨、云峰】 又是新曲子! 又是兩人一起創作的! 這…… 還能說什么呢? 觀眾們再一次的鼓起了掌。 接下來的古琴《青花》、古箏《男兒當自強》、古箏《刀劍如夢》三首曲子,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著他們的耳朵和心靈。 再有。 全息投影不斷更換的場景,也恰到好處。 原來,科技跟音樂是這么玩的! 當唐雨起身。 觀眾們才反應過來,時間過得好快,下半場又接近尾聲了。 個人音樂會是要比個人演唱會短一些,一般十首曲子左右。 上半場六首鋼琴曲,下半場到這里已經四首了。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說的是,有一個姓祝的地主,人稱祝員外,他有一個女兒,名叫祝英臺……” 唐雨簡單的講了一下這個故事。 “什么意思?” “場間故事環節?” “難道是在為新作品做預告?” “可能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同人小說。” “這也太那啥了吧?” …… 觀眾們不明所以。 終于,唐雨說到了重點:“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凄美愛情所感染、感動,有我,也有云峰。” 話音剛落。 云峰再次上臺。 他的造型和服飾也變了,是與唐雨身上漢服配色、款式相同的漢服。 本身他顏值就很高,再加上特有的氣質,就和古代的文人雅士一樣。 當觀眾看到他手里拿著的笛子,頓時恍然。 箏笛合奏的新曲子! 期待值一下拉滿。 云峰和唐雨,一坐一站,一古箏一笛子,再現神仙眷侶組合。 “一首《梁祝》,希望大家喜歡。” 唐雨、云峰一起報幕。 這是本場音樂會的最后一首曲子,也是云峰為唐雨這個音樂會定制的最后一首曲子。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取材于民間傳說,吸取越劇曲調為素材,經由何占豪、陳鋼于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