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幾天,夾皮溝的村民,吃完晚飯,沒啥事的時候,都會往劉青山家的新房子那邊溜達一圈。 經過一個多月的忙活,劉青山家的新房子,終于建成。 村民們在參觀完之后,嘴里都會嘖嘖好一陣,然后回家跟老婆或者男人商量:等到來年,咱家也蓋新房子! 不得不說,劉青山家的大房子,蓋得確實叫大伙眼饞。 正房一大溜五間,頂上是紅瓦,四面磚墻,正面的大窗子十分敞亮。 尤其是正面墻上,還抹了一層水刷石,顯得格外漂亮、 這種水刷石,就是青綠色的小碎石,跟水泥攪拌在一起,抹到墻上,稍微干一下,再用噴霧器,把表面的水泥沖刷掉,最后露出一層漂亮的小碎石。 一些地方,還鑲嵌著玻璃條子,分割出不同的圖案,圖案里面,則是不同顏色的小石頭,組成不同的造型。 這種墻面工藝,在幾十年后早就淘汰,直接貼瓷磚多省事,而且,瓷磚還可以拼接出燦爛的牡丹花或者文字。 不過在當下的農村,卻已經算是最先進的工藝了。 屋子里面,也不再是泥墻,而是平整的水泥墻,然后用白灰粉刷,顯得格外亮堂。 地面也是水磨石的地面,道理跟墻面差不多,只不過需要用機器磨平,劉青山倒是想鋪地磚,可惜沒有啊。 傳統的南炕,也變成了北炕,鍋臺自然也轉移到北面,開一個后門,平時抱柴火啥的,都走這個后門,這樣一來,屋子就比較干凈了。 五間大房子,是這么分配的:西面兩間,是大姐和大姐夫的,一間臥室,一間客廳,兼高文學的書房。 中間是一條走廊,走廊東邊又是兩間,老四老五占一間,老姐楊紅纓一間。 要是劉銀鳳放假回來,可以和楊紅纓住一間。 然后再是一個走廊,走廊東邊的一間,則是林芝居住。 按照當下農村的習俗:東大西小,長輩都住東邊。 分完屋子,最高興的就是老四和老五啦,她們也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小房間。 可是山杏很快發現了問題:“二娘,俺哥還沒地方呢?” “對呀!” 小老四立刻也瞪大眼睛:“哥,我和山杏的屋子,還是讓給你住吧。” 劉青山剛要夸她兩句,就聽小老四蹦起來歡呼:“那樣的話,我和山杏就去大姐的屋子里住,大姐那屋可寬敞嘍!” 呦,你這是還想繼續當小奸細呀。 劉青山也哈哈直樂:“我在老房子那邊住,哥可不是喜新厭舊的人。” 聽他這么一說,山杏立刻走上來,抱住劉青山的胳膊:“哥,我也要在老房子那邊陪你。” 劉青山摸摸她的小腦瓜:“好哇,你和老四,愿意在哪邊睡都成。” 對于老屋,劉青山的感情最深,但這也不是他不住新房子的理由。 在他心里,另有一個構想:夾皮溝的老村子,那些泥草房,他都想保留下來。 現在也許不覺得怎么樣,等到過上幾十年,想找都找不到嘍。 到那時候就會發現,還是泥草房知冷知暖,比冷冰冰的水泥磚頭有感情。 一旦夾皮溝的旅游業要是發展起來,游客們估計還得搶著住那些泥草房呢:年輕人住著新鮮,上了年歲的人,住著懷舊。 所以他的計劃是,以后村民蓋新房子,都向村子西面發展,原來的舊房子,都要保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