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將軍姓李,他先開口:“叫我說,他前面派人燒的我們糧草庫,就是繞路迂回過去的,我們可以以牙還牙,也繞路迂回,打他個出其不意。” 大正:“說的好!上次我四千兵力,就是因為走的官道被他全殲。走官道這條路肯定行不通。” 南將軍張廣接著說:“迂回是沒問題,可山路大都狹窄,不適合大部隊行進,除非先在龍潭附近預定的地方集結,等大部隊到齊再出擊。” 大正點點頭,看向西將軍劉二。 西將軍說:“龍潭易守難攻,我認為夜襲比較穩妥,還有要聲東擊西,分散兵力,如果集中一個地方打,很難把兵力鋪開,行成戰斗力!” 北將軍王耀接著說:“你們談了進攻,我來說說撤退,萬一久攻不下,撤退的路徑要想好。龍潭北邊是大江屏障,往北撤退幾乎是不可能。所以,退路只能在官道和山徑里選擇。我們在來的時候可以等候集結,退卻時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讓你集結。總不能一窩蜂涌到狹窄的山路上,那樣就算敵人不打你,自己的人也會把自己人踩死。所以我認為,這次不要大規模用兵,用精干的小規模的兵力,去偷襲他薄弱的地方,讓他防不勝防!” 這一點,倒像是韋彪的戰略。 可是他忘了,大正的兵員大都是平民百姓,或是些街頭混混,根本不適合小股部隊作戰。 南將軍張廣卻不同意王耀的觀點,認為他膽小鬼怕事,還沒出兵就讓白如冰給嚇到了。 師爺說:“北將軍說的很有道理,通往龍潭的路非常狹窄,兩側都是陡峭的大山,行進和撤退都不易。我聽了四位將軍的高見,都很有道理。我到有個不成熟的建議,大王和四位將軍參考一下。” 他看了一下大正和四位將軍,接著說:“龍潭大營似銅墻鐵壁,易守難攻,不適合大部隊進攻。我們可以先避開它,到離我們近的龍潭南頭峽谷入口處埋伏,用小股隊伍佯攻然后撤回到埋伏點,像當時他打我們一樣,居高臨下,打他個措手不及。這樣出其不意的捅他一下,可進可退,起到的效果是一樣的。” 大正點頭稱是,龍潭守軍在大山里面,攻打龍潭比攻打青城難上萬倍。在沒有遠程武器的古代,靠手上的長槍弓箭,再多的人,也是送死。 幾個將軍生活在關外平原,對山區作戰缺乏認識,大正四千大軍就在不久前被白如冰包了餃子,切膚之痛啊。 大正:“那就這樣,攻打龍潭南口守軍,就從青城通往龍潭的官道正面進攻,派人守住出口,我們不為拿下南口,就為捅他一下子,捅完就走。如果有條件,我們在峽谷出口處屯兵,與他長期對峙,也算我大正天朝往前推了一步。” 別說,大正還是站的高,他這一招到是個高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