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最后一個世家大臣所說的話,意有所指。 說北涼王只顧著涼州百姓有些屈才了,這豈不是在暗示他應該造福天下百姓,暗示他起兵謀反…… 而白景衣卻是回答說道,這只是他的本分。 這句話回答的模棱兩可,意思是在說現在他愿意,而且只愿為涼州百姓謀福祉。 在場的這些世家大臣個個都是人精,他們又怎么可能聽不懂白景衣的話。 所以根本沒有在這個問題之上過多的糾纏。 畢竟這樣的大事還是需要從長計議。 正所謂一個含糊其辭,一個似懂非懂。 隨即,王珪則是對著白景衣拱手說道:“ 我等世家大族培養出來的學子,個個年輕力壯!” “而且這些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去了涼州之后不僅可以教涼州百姓讀書識字!” “而且還可以傳授涼州百姓圣賢之道!” 聽聞這話,白景衣則是淡淡的笑了笑說道:“百姓愚鈍,如何能夠參破圣賢之思想!” “更何況,年關將至,而年關之后百姓又要忙于春耕,根本沒有時間學習圣賢之道!” “而本王也只不過是想讓涼州百姓在年關的這段時間里學會讀書識字罷了!” 聽到這話之后,在場的幾個世家大臣徹底的無語了。 畢竟白景衣太容易滿足,而且他的要求也不高。 是他們自己想多了。 但是這件事情還必須要阻止,如果真的讓太子完成了北涼王立下的考驗。 那豈不是讓太子有機會接近北涼王? 只要太子能夠接近北涼王。 那么其余那些國公大臣的子嗣,也必然會向太子靠攏。 到時候朝堂的大半勢力。 豈不是都要投靠李承乾!? 這在他們看來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立馬又有其他的世家大臣勸說道:“山東士族的這些讀書人,終究只不過是幾百人罷了!” “而涼州境內,算上北涼大軍,起碼有二百多萬人,若是想讓這些人能夠讀書識字的話,這幾百人恐怕根本難以發揮作用……” 說到這的時候,這個世家大臣故意停頓了一下。 隨后,他看著白景衣說道:“單單是我范陽盧氏就可以為北涼王提供三千學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