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許牧頷首,他對老房的能力從來沒有懷疑過。 畢竟是經過了后世驗證的,足以青史留名的大唐宰相。 …… 洛陽,越王府。 楊侗接到了楊萱的私信,看完之后,眉頭緊鎖。 在信件中,他那皇姐直言不諱,將她夫君對戰局的判斷,全部寫了出來。 “王世充不足以托付軍國大事,三日之內,李密必定渡過洛水,大破洛口倉!” 僅僅這一句話,楊侗便讀了不下十遍。 元文都接過了這封信,眉頭也是忍不住皺起。 若是以前,孫穎此人,默默無名,所說的話,他都不會放在心上。 但……現在經過了時間驗證,證明了孫穎此人忠義無雙,算無遺策,乃是棟梁之材。 那么他的判斷,洛陽朝廷就必須重視了。 如今越王監國,而軍政大權,一切都交付給了前線的王世充。 但如今陽城公突然來了一句……王世充不足以托付軍國大事,便讓人不禁浮想聯翩了。 “王將軍在社稷將傾的時候勤王至洛陽,這些年來,一直兢兢業業,鎮守洛陽,抵擋賊鋒,或是有小人在陽城公面前進了讒言?”楊侗不愿把孫穎往爭權奪利的方向想,不禁喃喃道。 元文都嘆息了一聲,還沒說話,便有舍人傳來了前方王世充的奏表秘報。 楊侗接過奏報,第一句便看到了——陽城公孫穎,志得意滿,妄而生驕,未來誤我大隋者,必此人也! 一開篇,就給孫穎潑了一盆臟水。 在隨后,王世充在奏報中,對孫穎妄而生驕進行了痛斥和抨擊,甚至懇請……楊侗治罪孫穎! “元師傅也來看看吧。” 楊侗苦笑了一聲,他完全沒想到,他視為肱骨的兩大棟梁,居然不顧大局,撕起來了。 元文都接過奏報,讀了起來,這一次,他倒是臉色如常。 王世充的奏報里,之所以痛斥孫穎誤國,乃是因為李密陳兵十三萬,聲勢浩大,他命令陽城軍馳援,結果孫穎接連推辭。 甚至說出了“李密麾下徐世績,乃不世名將,若無某鎮守,天下無人可制”這種話。 似乎是被李密的兵鋒嚇住了,一直閉城不出。 “徐世績此人真有如此厲害?”楊侗好奇問道。 元文都略微沉吟,正色道:“徐世績此人,年方二十四,十六歲便加入了瓦崗賊軍,卻未立寸功,一直不受李密重視,以臣觀之,和陽城公未崛起之前,頗為相似。” 孫穎未曾崛起之前,為獨孤盛麾下偏將,未有寸功。 在獨孤盛死后,接替了陽城軍務,這才逐漸名聞天下。 楊侗聽后,略微動容,有孫穎的先例在,他由不得不重視。 俗話說的好,亂世出英雄,大隋已經出了一個算無遺策的陽城公,但他不希望瓦崗軍中,再出一個名將。 “不過王將軍所言,不無道理,此時賊軍兵鋒正盛,陽城公此時閉城不出,未免有怯戰畏敵之嫌。”接著,元文都又幽幽感慨道。 他自詡看人極準,但一時間也看不透孫穎此人了。 誰讓這個借口,太過牽強了呢…… 楊侗苦笑了一聲,逡巡良久后,給王世充和孫穎分別寫了一道旨意。 授予大量賞賜給王世充,命其務必擋住賊鋒,守住洛口倉。 同時,命孫穎立即支援洛口倉,當然,他就什么賞賜都沒有了。 沒錯,其實,他骨子里,還是……更偏向王世充的。 畢竟王世充是肱骨老臣,而且這一次孫穎的判斷,直言王世充不足以托付軍國大事,豈不是打他的臉? 王世充可是他提拔上來的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