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回到了主公府大樓,許牧想了想,還是對房玄齡說道:“我決定開創(chuàng)萬民城邸報,第一期便刊登此次抗擊洪災的實施情況,好讓百姓知道,是誰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護佑著他們。” 邸報,在漢代便已興起,通常為朝廷派發(fā)各種政令的載體,負責傳達天下各個郡州道縣。 房玄齡微微點頭,只是皺眉道:“不知主公想要派發(fā)多少邸報?多長時間派發(fā)一次呢?” 許牧思索片刻道:“每三日更一次,每次派發(fā)三千份。” 房玄齡眉梢皺得更深了,猶豫道:“但萬民城的紙張緊缺,主公府辦公尚且不足,恐怕難以引發(fā)三千份,而且……萬民城百姓大字不識一個,拿到報紙,恐怕……” 許牧微微頷首,房玄齡的顧慮不無道理。 這些百姓連字都不認識一個,根本看不懂報紙。 但想要把萬民城發(fā)展起來,這些百姓就必須要識字。 許牧甚至都打算前往洛陽后,抓一批國子監(jiān)的讀書人來,專門開一個夜校。 強制那些年紀大的百姓識字。 另外,等日后實力強大了,人口眾多了,許牧甚至打算建造學堂,開展義務教育,適齡兒童都必須進入學堂學習。 “看來這個事還急不得,可以在研究所開設新的課題,改良造紙術,還有活字印刷這兩個技術必須要盡早開發(fā)出來。” 許牧沉吟著,其實從這點來看,老楊的做法真的是功在千秋。 大業(yè)年間,老楊繼續(xù)大力推行科舉,同時,在天下重建學校。 原本在隋文帝時期,便在全天下范圍內(nèi)修建了數(shù)千所大學,但在文帝晚年,他又下令廢除了數(shù)千所大學,僅僅留下了國子監(jiān)。 而老楊即位后,他又重新在全天下范圍內(nèi)修建了學校。 從一個穿越者的眼光來看,許牧都有點佩服起楊廣了。 教育興國,人才興國,他未來想要復刻現(xiàn)代科技,加速文明發(fā)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崛起。 “萬民城的人口還是太少,這些都太早了,當務之急,便是災后重建,以及……過年。” 許牧驅散了自己關于學校的構想,老楊都輸在了急于求成上,他自然不會重蹈覆轍。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許牧按照半個月時間的估算,暴雨結束后兩三天,就應該是歲末了。 隨后將迎來一個全新的大業(yè)十四年。 “老房啊,馬上就是過年了,你需要拿出一套方案來,調(diào)整一下百姓的情緒,與民同樂,為災后重建做準備。” 許牧走下自己辦公室,來到了總務司,找到了房玄齡。 房玄齡有些發(fā)懵,半晌才反應過來,馬上就要過年了。 在古代,過年時有很多傳統(tǒng),不過在亂世,大家都沒有這個概念了。 朝不保夕,沒有誰去想這個年怎么過。 連房玄齡都快忘了。 “最好是搞出一個露天春晚出來。”許牧拍著他的肩膀,鼓勵道。 房玄齡更是有些發(fā)懵,什么春晚? 頓了頓,房玄齡面露難色:“主公,平日里過年,百姓們就是出門在街上看看戲,今年……” 說實話,讓他組織一場萬民同樂的盛會,他還是第一次。 “我給你一些提議,比如說提前寫好春聯(lián),送給每家每戶啊,唔,這個事,就可以交給老楊,他的字好。” 想到這里,許牧嘴角翹起,萬民城七千多戶人……老楊恐怕要寫到手抽筋。 不過這也是為了讓他親近百姓,是他改造計劃的一環(huán)。 “還有,民間總有一些人有謀生之技,你去詢問他們,愿不愿上臺表演,給予報酬。還有你,可以作一篇雄文,紀念我萬民城這個災難中度過的新年,以振奮民心。”許牧簡單提了幾點,房玄齡立即豁然開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