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華彩娛樂更是發動了所有的渠道能量,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短視頻APP甚至是新聞時事平臺全部上榜。 用鋪天蓋地這個詞來形容,毫不為過。 而短短五個小時,《回憶》的全網下載量就達到了恐怖的160萬余次。 要知道,在一首歌曲能衍生的收益當中,付費下載的收益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 真正的收益還是演唱會、授權費用等等。 而付費下載量以及點播人次只是衡量這首歌曲的市場表現的數據而已。 《回憶》爆炸。 但是。 或許是流量太高,也或許是如今市場接納不足,抒情流行的風格還是太陳舊或者說落伍。 《回憶》的口碑兩極分化。 粉絲們喜歡的是真喜歡。 熟悉的人,熟悉的嗓音還有優秀的作品,尤其這一首是陳瀾回歸的首發歌曲,承載了多少人的回憶? 是以喜歡的人覺得,曾經的歌后王者歸來。 而除了這幫陳瀾的死忠粉之外,另外一幫人的評價就很客觀了。 風格陳舊,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抒情類的歌曲受眾遠不如搖滾、流行甚至古典風格的歌曲節奏鮮明。 尤其是《回憶》的資源太大了,打開互聯網,滿屏的推送,而且被一群陳瀾的粉絲們極力吹捧,倒是引起了不少純路人的反感。 很多人覺得真心一般,越是多的人吹捧,越是引發反感。 這幫路人不敢留言批評,但是歌曲評分總沒人管得到吧? 于是《回憶》在爆火的同時,評分卻一路下跌,最后在權威的音樂排行榜單上,評分從初始的9.7降到了7.2分。 其實7.2的評分已經不算低了,但是對比陳瀾的咖位,這個評分實在是太刺眼了。 以至于最后華彩都不得不出來公關,開始賣情懷,自己扛鍋。 沒辦法,資源規模太大的話,也容易引起反感。 總之,陳瀾新作熱度有了,而且反響大部分很好,至于后期反轉,倒是并沒有人太在意。 在新曲上線三天之后,《回憶》單曲播放量破15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