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31招安(三)-《明匪》


    第(1/3)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蚍蜉傳搜書網”查找最新章節!

    地處襄陽府東北面的棗陽縣聲名頗顯,漢光武帝劉秀即出生此地,有著“龍飛白水,松子神陂”之美譽。趙營進駐此縣鞍馬未頓,趙當世就先去劉秀故里尋訪了一陣,按侯大貴的話說就是“沾沾龍氣”。

    龍興之地自然是個好彩頭,可趙當世對駐軍棗陽最滿意之處,卻在于此縣位置的關鍵。

    自古守東南必守荊襄,歷朝歷代從未有失荊襄而保有東南者。而荊襄之重,又在漢水。漢水源于漢中,走安康、興安等地流入湖廣,并在襄陽大合諸支流轉而南下,最終匯于大江。南北對峙,大江為最重要的防線,而大江防線穩固與否又很大程度上依賴江北之山河屏障。漢水屬于大江防線中部湖廣地段,它在大別山、桐柏山等山脈阻隔中沖積出一片通道,連接湖廣南北,而這片通道宏觀看來即是自南陽、襄陽始,一直南抵荊州、武昌的偌大平原。

    此平原縱橫方圓、覆蓋廣巨,若細致再分,在南是廣袤無垠的“漢江平原”,在北則是同樣沃野千里的“南陽盆地”。進而再看這南陽盆地,可謂關中、漢中、中原及湖北的交通門戶。其向西沿漢水溯干流而上可至漢中;西北走武關可進關中;由襄陽沿漢水則可達兩湖;若從淅川河谷可抵伊洛河谷;且東面山地罅漏甚多,也能滲透中原腹地。

    宋代李綱曾論述說:“南陽,光武之所興,有高山峻嶺可以控扼,有寬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鄰關陜,可以召將士;東達江淮,可以運谷粟;南通荊湖、巴蜀,可以取財貨;北拒三都,可以遣救援。”

    遍觀古史,譬如曹操取荊州、桓溫擊姚襄、劉裕伐后秦、高歡攻關中、岳飛收潁鄭等等,焦點無不是集中于南陽盆地。此地區之緊要由此可見。

    繼續細看,很顯然,南陽、襄陽為南陽盆地上下兩端,是這片區域的核心樞紐,皆素稱雄關重鎮。這二者本屬同一地緣,卻因元明奉行“分省而治”、“山河相制”之策略而割裂。雖是如此,但在用兵者眼中,它們密不可分,從不可單獨視之。

    若著眼于湖廣,那么較之與中原更為密切的南陽,襄陽的地位無疑為重。

    襄陽以漢水通大江,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南下兩湖、北出中原,實非僅僅一隅之要地,更經常關乎全局之要義。西晉滅吳、隋滅陳、蒙古滅南宋皆因控制了襄陽從而一蹴而就。之所以如此,全因一旦得了襄陽,那么湖廣中另外兩個軍事重心江陵、武昌便即無險可守、暴露無遺。得此三地則可控湖廣,倚湖廣之勢進而席卷東南自然無往不利。

    具體分析襄陽連接江陵、武昌的地利,則在于“兩陸一水”。“兩陸”指“荊宜走廊”與“隨棗走廊”,“一水”則指從襄陽直抵武昌的漢水段。若掌控此三者,那么就說湖廣江北之地盡在掌握也不為過。且此三者中,最稱關鍵便是隨棗走廊。

    隨棗走廊之名淺顯易懂。所謂“棗”即是作為西北端的棗陽縣,“隨”則為東南端的隨州。此走廊的成因又全在桐柏山與大洪山。桐柏山橫亙在河南與湖廣之間,是為二省之界山;大洪山從一馬平川的漢江平原突兀拔地而起,北麓自襄陽始直至南麓孝感境內,分割了本貫通一片的平原。這二山一北一南,具為西北至東南走向,夾在當中的坦途就是隨棗走廊了。

    說它關鍵,在于其不僅可由陸路聯系襄陽、武昌這兩座湖廣重鎮,而且還能向北進入河南,起到了連通內外的作用——桐柏山雖說險峻綿長,可當中仍有武陽關、平靖關、九里關三個主要的山口可供往來,即俗稱之“義陽三關”。

    可以說,有棗陽,就相當于控扼住了湖廣北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通衢。更妙的是,棗陽恰巧處于桐柏山西北的末端,往更細了說,坐落于棗陽東北角的鹿頭店,堪稱是隨棗走廊的咽喉,向西、西北到襄陽、南陽暢通無阻,向東、東北亦可避開高山險阻直抵信陽、泌陽等中原腹地。

    能有如此四通八達的要隘作為駐地,趙當世又怎能不喜。

    “熊文燦之短視不知兵,是我之幸。”初次踏上棗陽土地,策馬揚鞭在鹿頭店的松林外的趙當世曾不禁喟嘆。

    熊文燦以襄陽堅城為隔絕,將趙營與西營分開安置,并將二營同時置于河南、湖廣相交的軍事緩沖區本來確是一如意算盤。但他畢竟新來乍到,不僅對豫、楚的局勢并無透徹見地,對其間的山川地貌也缺乏了解,趙營方得以借此“東風”,安安穩穩地進駐到了最具戰略意義的地段。

    但并非所有人都與熊文燦一般渾噩。左良玉就是個明白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喀什市| 新乡市| 星子县| 玉门市| 长汀县| 凤山市| 化德县| 英山县| 共和县| 通榆县| 高陵县| 盖州市| 闻喜县| 高安市| 寻甸| 大同市| 滁州市| 宜阳县| 鄄城县| 栾川县| 汉沽区| 新田县| 罗源县| 奉化市| 互助| 伊宁市| 南雄市| 伊春市| 庆阳市| 义马市| 巴林右旗| 井研县| 惠州市| 伊通| 清远市| 玉环县| 来凤县| 珲春市| 中方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