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去向(二)-《明匪》
第(1/3)頁
昨夜下了一場冰粒,氣溫驟降。次日夜間,趙營準備妥當,陸續(xù)從大獲山上撤下。
劉維明部熟悉地理,作為先鋒,侯大貴與郝?lián)u旗部緊隨其后,王來興與徐琿部居中,馬軍司在兩翼護持,白蛟龍自告奮勇,暫時留在大獲山斷后。
部隊行軍甚快,天未明便已至儀隴,而后越過大小蓬山,進入營山縣地面。
據(jù)白蛟龍報,嘉陵江西側(cè)的羅文垣已經(jīng)知悉趙營撤軍消息,遣了百余人先驅(qū)探看。白營人多勢眾,多樹旗幟、虛張聲勢,對方摸不清底細,并不敢輕動。對于羅文垣來說,在沒有得到羅萬象的支援前,他是絕不肯孤軍行動的。
營山縣距離保寧府不遠。這段時間北路不靖,知縣早已提前做好了準備,將轄下錢糧物資以及山野村民都集中入城。縣內(nèi)的大小堡子,也都加固防衛(wèi)嚴陣以待。
趙營當下不缺糧秣衣甲,花時間在這里得不償失。似這類的小縣城自保尚可,趙當世完全不擔心其會主動出擊。派人到縣城下耀武揚威一番,便從容繞城而去。
又過一日,抵達渠縣。此時白蛟龍部也已經(jīng)追趕到了營山縣。
渠江在渠縣北段并非干流,汛期也已早過,加之氣溫干冷,水位很低,完全可以渡人。趙當世原先還擔心官軍追擊而至,但聽說各部官軍大多還尚未到位——朱庭一貪生怕死,窩在綿陽一步也不動;侯良柱在巴縣正與呼九思等部糾纏在一起;張世裕各部協(xié)調(diào)不好,爭奪涪江一帶的駐扎地段,亂成一團——林林總總,問題多有,他的心緒因此稍稍寬松。
渡過渠江便到了宕渠山。趙當世在山麓略略整備,會合了白蛟龍部,一起入山。待會合后才發(fā)現(xiàn),白營原本兩千多的兵員現(xiàn)在竟然只剩下頂多一千五百人,竟是少了近四分之一。
細問原委,白蛟龍毫不在乎。這些失去的兵員基本上全都是在行軍路上迷路或是逃散去了的雜兵,他的主力骨干并無損失。少了這些人,就少了吃飯的嘴,反而減輕了壓力。往后作戰(zhàn)需要,再去剽掠人口即可。與此類似,劉維明部也減員嚴重。
趙當世這才恍然大悟。這白、劉二人之所以不擔心底下兵士的過冬問題,敢情是壓根沒把那些雜兵當人看。只要自己的心腹骨干穿戴整齊、有吃有喝,那些個雜碎的死活無足輕重。
相比之下,趙營的情況就好太多了。除卻少數(shù)人因病損失掉了外,一路數(shù)百里行來,走失的兵士寥寥無幾。這一方面得益于趙當世的嚴格紀律,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趙營平素不斷的操練。
不一樣的治兵理念造就不一樣的部隊。趙當世雖不敢說趙營已是強軍,但相較于視人命如同草芥的白、劉二營,軍隊的凝聚力涇渭分明。棒賊之所以為棒賊,不單因為裝備簡陋,還在于治軍思想的落后。趙當世感到,若不及早將白、劉二營加以整編,往后定然會成為極大的累贅。
宕渠山,“延連相接,山間長狹,有似溝渠”,因以得名。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曾在此大破曹魏將領(lǐng)張郃。山上還有些古跡。
趙當世聽說還有張飛留下的石碑,不顧天冷,與幾個侍衛(wèi)摸上山腰。待尋到那碑,卻已是殘破不已,碑面破裂磨損嚴重,上邊字跡幾不可辨。趙當世怏怏離開,自半道上捉拿了兩個躲伏于五節(jié)芒叢中的人,一問之下,乃是附近大竹縣的樵夫,時常樵采擔到縣城里賣。其時天飄細雪,夾雜雨絲,趙營前、左、右以及馬軍司兵士因身強體壯尚可支撐,但后營以及白、劉二部人馬在寒風冷雨的侵襲下似乎有些經(jīng)受不住。結(jié)合哨騎回報官軍那邊追擊各路人馬甚至連順慶府都還未進,趙當世便決定暫時尋個安置點,將老弱輜重等安排下來。
根據(jù)兩名樵夫供述,大竹縣縣城地處木門鎮(zhèn),成化年間砌石城,周二里有四,墻面最高處丈五。然而因此縣居川中腹地,又非戰(zhàn)略險要,近一百五十年來歷任知縣都未重視修繕,故而至今墻面多有破損,好幾處甚至已經(jīng)坍塌,僅以木柵阻擋。這還不算,近日知縣病故任上,新補知縣未至,城內(nèi)幾名官吏勾心斗角,爭奪勢力范圍,上下一派混亂,甚至已經(jīng)明目張膽到如他倆這般的村夫在茶肆里歇腳片刻都能有所聽聞。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旅游|
沅陵县|
福建省|
黑龙江省|
浮梁县|
兰坪|
河北区|
抚宁县|
历史|
宁蒗|
惠水县|
广汉市|
马尔康县|
曲松县|
榕江县|
肇源县|
康保县|
大同县|
镇远县|
眉山市|
延寿县|
新郑市|
屯留县|
阜南县|
延川县|
新龙县|
邯郸县|
武夷山市|
措美县|
仁寿县|
平凉市|
吴江市|
平定县|
大庆市|
饶河县|
胶南市|
雷波县|
三台县|
虞城县|
海南省|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