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棒賊(四)-《明匪》
第(2/3)頁
這時,趙當世才了解到,攻打官軍東營的兵馬乃是川中巨寇爭天王袁韜的部下,而其余兩路,則為震天王白蛟龍與逼反王劉維明。
袁韜三十左右年紀,高瘦身材,頜下留著短須,皮膚黝黑,說話帶著漢中口音。他“革命”很早,崇禎元年就追隨呼九思等在陜西起事,不過一直以來都不成氣候,而后投靠張獻忠。崇禎七年張獻忠、姚天動、黃龍等途經四川,他便留了下來,結果發展迅猛,如今已穩坐川內諸棒賊中的第一把交椅。
他活躍于川北、川東一帶,其余棒賊大都以他馬首是瞻。數天前,奪食王王友進來到巴州通江的他老巢處哭訴,只道羅尚文欺人太甚。這之前,白蛟龍、劉維明二營也曾在羅尚文手底下吃過癟,諸棒賊群情激奮,他便新仇舊恨一起算,會合各路人馬,來攻大獲山。
趙當世與袁韜此前從未謀面,但這并不能妨礙兩人之間熾熱的“革命友情”。只見他們手把手,并肩走入羅尚文的中軍大帳,仿佛多年未見的老友般。
袁韜在觀察趙當世,趙當世也在觀察他。
兩人各懷鬼胎在帳中面對坐下。
“早前風聞有一股勢力自北入川,連破關隘,就連劍州也給打了下來,如今一見,應便是趙當家了吧?!痹w面帶笑容,目光不斷地在對面那個年輕將領的身上來回掃視。
“正是不才?!壁w當世感覺自己像個小媳婦似的被他盯著,有些不自在,便在位上挺了挺身,“久聞川中袁天王大名,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羅尚文素以敢戰著稱,面對天王兵鋒,也只有丟盔棄甲的份。”
袁韜賊賊的笑了一笑道:“當家說笑了,我等不過窮山惡水里的山匪土寇,怎能與趙當家這等年輕才俊相提并論?”頓了頓,續問,“卻不知趙當家出身何處,來我川中有何計較?”
起初,流寇們雖是為了反抗強權貴胄而起事,但延續至今,卻也形成了諸多山頭派別,一樣講究出身。一開始是王嘉胤、王自用一脈最受重視,但后來起起伏伏,各方勢力此消彼長,到了今下時節,卻是闖王、闖將、西營八大王、曹操、老回回這五家名號最為響亮。如非這五家勢力出身,而是獨門獨派的泥腿子,不但受到各方排擠輕視,還可能面臨被他部吞并消滅的危險。
趙當世曉得袁韜是西營出身,卻也不怵,好整以暇道:“不瞞天王,趙某一直為回營做事。后奉命出使八隊,這次入川,正是受了闖將的委托,來川中聯絡各路豪杰。”輕描淡寫兩句,就與老回回和闖將都攀上了關系。
袁韜瞇眼看他,似有不信,趙當世便從懷中取出當初田見秀交給自己的“闖將符印”,遞給他道:“天王請看,此為憑證。”
兵士將符印拿給袁韜。袁韜不識字,見符印上龍飛鳳舞畫些字號,也不明就里,但見趙當世一派自信,當下便信了三分,打個哈哈,交回符印道:“趙當家英雄不凡,我甚佩服。但所謂‘聯絡各路豪杰’,是為何意?”
趙當世正色道:“朝廷無道,天下分崩。先有紫金王等首倡義旗,而后闖將、八大王諸雄并起,四方響應,黔首庶黎望我義軍如望父母。但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官府中人,窮兇極惡,勾結土豪劣紳,四面殘殺我義軍,諸路掌盤子雖均一時俊杰,但無奈分布太散,終難逃被各個擊破的下場。故趙某此來,便是要團結川中諸路豪杰,呼應陜、豫,共襄大義!”他說畢,仔細察看袁韜反應,但見其面色陡變、嘴角微顫,似頗為駭然。
袁韜強壓情緒,自思不管這姓趙的出身八隊也好回營也罷,其目的竟然是想整合川中所有義軍勢力,這不是赤裸裸地挑戰自己的權威是什么?只這一點,便不容他再呆在川中。
他的表現,趙當世盡收眼底。川中大寇,以袁韜為最,若能與之合作,自然是好,但目下看來,其人貌似并無遠大志向,只想在這川東、川北保持他棒賊領袖的地位。一山不容二虎,自己既然敢于當面向其說出此話,那便是做好了與其翻臉的準備。
帳內的氣氛一時間急劇緊張起來。這時,從帳外走進一人,一見趙當世,瞠目結舌,指著他道:“你、你,不是、不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川市|
阿坝|
汤阴县|
闸北区|
扎囊县|
三门峡市|
扎囊县|
通江县|
吐鲁番市|
盐池县|
吴川市|
高邑县|
闵行区|
盈江县|
汤阴县|
新绛县|
宕昌县|
巩义市|
乌苏市|
三明市|
江油市|
甘南县|
建始县|
樟树市|
金塔县|
肇东市|
鸡东县|
柘城县|
渑池县|
敦煌市|
阜康市|
黄骅市|
沂源县|
潞西市|
喜德县|
温宿县|
调兵山市|
南漳县|
孟津县|
黄冈市|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