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流行音樂來說,編曲的作用是大于作曲的!” “作曲的工作是創作歌手演唱部分的曲調,編曲的工作是創作器樂伴奏的部分的曲調,好的編曲可以讓一首歌提升不止一個檔次。” “我不是專業學音樂的,所以很多編曲工作要靠畢哥幫忙…” “聽不懂?那用周揭倫的《葉惠美》舉例好了,林邁可、洪敬堯、鐘興民,三位編曲老師加上周揭倫自己,增色太多,情歌大氣磅礴,中國風獨具一格!整張專輯充斥著滿滿的復古氣息和人文社會關懷,立意很高。” 聽到這,那記者問了:“你很佩服周揭倫?” 沈林這才意識到現在是2003年,周揭倫還沒封神呢… 愣了一下,他才回答:“當然,我甚至覺得華語流行音樂可以用周揭倫前后來劃分,因為周揭倫之前,沒人意識到歌曲不只有唱功和旋律,還有一個叫做編曲的學問。” “就是你聽周捷倫對歌,會發現,媽的這個歌詞一句都聽不清,但為什么音樂這么好聽,這么復雜?咦這是什么樂器,這又是什么聲音?完全沒聽過,好奇妙!” “縱觀華語歌壇,歌曲風格之多變,無人出周揭倫其右。” “下一張專輯,我應該也會用歌劇、管弦樂做編曲,這些元素華語流行歌曲之前是沒有的!” “…咳咳!” 畢曉世咳嗽了一下,打斷了采訪… 麻蛋,老子是讓你宣傳自己,沒讓你做周揭倫的舔狗! 記者心領神會,果斷換了問題,問了一些沈林的私事,比方說家庭出身、學歷、與音樂交集之類的。 當然,還有怎么跟海蝶扯上關系。 “是這樣的,我接了個戲叫《十八歲天空》,看了劇本,有很多音樂上的想法,靈感迸發,寫了好幾首歌,托人拿給畢哥,我本來想賣給畢哥,沒準備自己唱,畢竟我的唱功也不是很好…” “畢哥非要簽我,開出了非常優渥的條件,包括我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程,不想參加宣傳就不參加之類的…” 記者恍然大悟:“難怪這張專輯你沒開展宣傳活動!” “…因為我有一部戲要演嘛,也沒時間做什么宣傳。” “老板就這么讓你跑了?” “我跟他說了‘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我覺得流行音樂也一樣,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好聽,同樣也沒有必要知道是誰唱的!” “那你平時都聽什么歌?” “我自己比較偏冷門音樂,你像日苯的高梨康治、鷺巣詩郎、valentin,北愛爾蘭的tdcc樂隊的歌,都很好聽。” …… 采訪結束,沈林看了眼畢曉世:“老畢,咱這張專輯賺錢了嘛?” “賺了!” “賺了多少?” 好吧,大林子比較俗,他只關心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