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016 【馬鐙】-《1840印第安重生》


    第(1/3)頁

    馬鐙的結構并不復雜,以致于它的出現時間之晚常令人感到驚奇——如此簡單而實用的東西,居然直到西晉才出現。

    任何人只要見過馬鐙,復制就不是難事。

    唯一的麻煩在于材料。還是老問題,印第安人是石器社會,不會冶煉金屬,而正經的馬鐙都有金屬結構。

    一時半會找不到合適的金屬,馬哨自然只好用木板代替,也能做出來,就是耐久性差些罷了。

    對于騎兵來說,馬鐙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了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工具,騎兵對馬背的適應性將大大提高。

    但可惜的是,印第安人對馬鐙的價值并沒有充分的認識,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認識,即使所有的白人騎兵都裝備了馬鐙,也沒幾個印第安部族愿意效仿。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是馬背民族的高傲。

    在美洲大陸引入馬匹之后的極短時間里,游獵印第安人就迅速演變為成熟的馬背民族,即使沒有馬鐙,他們的騎術也并不輸于白人。

    在他們看來,馬鐙就是low逼騎兵的標志,真正的騎兵不需要馬鐙,甚至連馬鞍都不需要。

    這種看法無疑是盲目的。

    馬哨以為,根本就沒有什么天生的馬背民族,印第安人之所以能迅速適應馬背,完全是社會形態的契合。

    在較發達的文明中,社會的支柱都是農業和工業,工農幾乎沒有接觸馬背的機會。而許多印第安人作為游獵民族,生來就和馬生活在一起,這種情況下,不適應馬背才是怪事。

    材料的匱乏,以及這種心態上的傲慢,導致印第安人至今沒能普及馬鐙,拖累了戰斗力。

    馬哨沒有這種心態,也懂得尋找替代方案,于是他剛得到自己的馬,便決定制作馬鐙和馬鞍。

    對于馬鞍,暫時還不用著急。

    一來是馬鞍的作用小些,而且印第安人雖然沒有馬鞍,但至少有“馬墊”,即在馬背上鋪個簡易的皮墊;二來則是馬鞍的制造比較麻煩,比馬鐙費事多了。

    最簡陋的馬鐙只需要弄個皮圈就能發揮作用,而馬鞍要是沒做好,既傷馬背,又硌人屁股,還不如沒有。

    折騰了沒多久,馬哨就成功做出一對馬鐙,并安裝在黑鋒身上。

    他騎上去試了一下,覺得確實省力許多,當下滿意地點點頭,決定將之在族內推廣開來。

    “欸,這不是白人用的東西嗎?”小畜生看著看著,恍然認出了馬鐙,“哨子哥,你干嘛學那些白人,他們的騎術比我妹妹還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辉县市| 科技| 潼南县| 胶州市| 莆田市| 大邑县| 田阳县| 二连浩特市| 石河子市| 阿瓦提县| 临洮县| 宁明县| 固镇县| 安岳县| 铅山县| 客服| 壤塘县| 家居| 陇西县| 武威市| 陆丰市| 双柏县| 柏乡县| 义乌市| 惠来县| 灌阳县| 区。| 阳高县| 扎兰屯市| 贵溪市| 涡阳县| 河北省| 城固县| 青川县| 天气| 英山县| 依安县| 铁岭市| 怀仁县|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