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幾天的功夫。 戶部楊思義,都是帶著一眾戶部官員,還有一眾學校的財政系一百多個學生,在那幾十艘海貿大船上來回穿梭。 忙的不可開交。 僅僅幾日,戶部的一眾官員與財政系那些學生,便是大開眼界。 算下來的數字,更是讓朝野上下,一片震動。 僅僅只是粗略估計,各種寶物與海外蠻夷特產,便有著兩萬萬兩銀子。 在加上已經運送進國庫中的那一千二百萬兩黃金,總的折合下來,便是三萬萬兩銀子! 三萬萬兩銀子啊! 這么多的銀子,僅僅只是想想,知道這些內情的一眾大臣,都滿臉通紅,腿腳發軟。 至于朱標與朱子安,在得知自己等人的分紅后,更是心神震撼。 整個海貿船隊,雖說是朱子安與朱標倆人合伙開建。 但是,正常船隊,還有出海的一眾船員與護衛,都是朝廷之人。 因此,這些收益,有六成,都是屬于朱元璋與朝廷的。 至于剩下四成,朱標與朱子安來人,才能對半分。 但是,僅僅只有兩成,朱子安也是瞬間爆富,整個人的財富,直接超過南京城內所有富商的財富。 而朱標,在看到屬于自己的那些財富之后,眼睛一紅。 隨即,便不由狠狠的打了個寒顫。 連忙往御書房跑去。 “標兒,你確定了,這可是六千多萬兩銀子,你確定要放進國庫中?” 朱元璋緩緩問道。 “父皇,兒臣身為大明太子,自是要為大明著想。而且,兒臣身為太子,要這些銀兩也沒有任用用處,將其交給國庫,用來建造大明,這才是物盡其用!” 朱標連忙回道。 上方,朱元璋盯著朱標看了半晌,緊接著便是滿臉大笑。 “果然不愧是咱選中的太子,咱果然沒看錯你!” 聽罷,朱標心中,這才緩緩松了一口氣。 而在有了兩萬六千多萬兩銀子的進賬,整個大明朝廷,頓時財大氣粗。 朱元璋直接與朱子安商議,在汴梁與大都,再次建造一座巨大的工廠。 起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生產水泥與鋼筋。 至于工匠,在銀子的招募下,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擔憂。 一年之內。 大明便是再次擁有了兩座巨大的工廠。 同時,有了甘薯與土豆的推廣種植。 在大明,每家之中,都儲存上一屋子的糧食。 而學校與醫學院,在這一年內,也走出一眾各有所長之人,為官的為官,開辦醫館的辦醫館。 整個大明,徹底進入一種快速發展的階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