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走到車站門口,他倒也沒急著回去。 往路邊的自動售賣機投入一枚硬幣,一瓶葡萄汁從其中滾落而出。 夏目楓咕嚕咕嚕喝了一大口,倚靠著自動販賣機,看著人來人往的道路。 他也是走的有些累了,所以才停下來歇會兒。 今天是島國難得的休假日,所以街面上多出了不少行人,當然,大部分都是穿著靚麗的學生。 耳邊傳來商鋪播放的流行音樂,什么歌他也沒聽到過,只覺得旋律還不錯。 一口一口的喝著飲料,看著街頭不斷走過的路人。 夏目楓眼角的余光忽然看到了什么,將嘴邊的飲料放下,朝著那個方向望了過去。 原來是一位帶著騎著自行車的老人,只是有些令人感覺奇怪的是,老人自行車的后面束縛了許多用塑料袋包裹的易拉罐,厚厚的塑料袋堆積在一起比老人坐在上面還高。 只見那位老人停留在一處收集垃圾的地方,翻身下車把自行車停靠好,然后彎身去撿起地上的易拉罐,一腳踩扁再放進自己身后的塑料袋內。 “這是...流浪漢?” 夏目楓有些不太確定的想著。 耳邊的歌曲旋律很是激昂,老人推了推自己灰撲撲戴了不知道多久的棒球帽,興致勃勃的撿著行人丟棄的易拉罐,一個個踩扁再放進塑料袋里,就像做著一筆大生意一樣。 這不禁讓夏目楓忽然想起一個段子。 三年前,我在大阪街頭要飯,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當時內心一震,像一道閃電劃過我的內心,我頓時醒悟,我不能再這樣沉淪下去了! 我要改變自己,改變現狀,如今三年過去了,我早已不再大阪要飯,現在在東京要飯了。 開個玩笑,實際上島國并沒有乞丐,在街面上行乞是犯法的,倒是流浪漢還存在。 島國政府對于貧困的國民,也訂有特別的“生活保護”政策。 只要生活無著落,就可以去當地的政府申請“生活保護”,而在東京享受生活保護的人,每月甚至可以領取12萬日圓的“生活保護金”,完全足夠人吃住。 但是許多流浪漢拒絕接受這樣的美事,因為他們覺得:自食其力,是做人的一份尊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