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趙穆笑意更濃。 “非是不能,而是無益。” “天子皇權與世家門閥之矛盾,是死結。” “但凡人君掌權,必然會壓制世家,乃至于遏制士族。” “因為他們一旦坐大,便會架空皇權!反之亦然!” 聞太傅暢所欲言,好似辯論一般。 “可即便天子獨攬大權,治理天下并非一人可行之事,始終還是要依靠士族穩定地方,維系中央威權。” “要知道朝臣官員,八成來自于四閥,剩下兩成則是分潤于寒門富戶與地方豪強。” “殿下想要收權,可以徐徐圖之,不必如此急切。” “打壓四閥,提拔新貴,再重用寒門。” “最遲二十年,這些叱咤風云的頂級世家,便不復如今的風光。” 趙穆拍手贊賞,出聲道: “太傅之見,實為深刻。” “可二十年太久,本宮只爭朝夕!” 聞太傅神情一變,他從話音當中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堅決之意。 趙穆聲音淡淡,繼續道: “朝臣十之八九皆出世家門閥,之所以形成如此局面,無非是因為選官之標準,由他們所定。” “按照德行,名望……選士,選良才。” “遵從這樣的規矩,寒門之下的農家子,等于絕了踏進仕途的門路。” 聞太傅眉頭緊鎖,感覺有些不妙。 他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位囚于冷宮,此前從未見過外面天地的皇儲殿下。 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似乎都在醞釀著什么。 “殿下,圣人經典本就難得,想要讀書,想要明理,自是艱難,非一般人家可以供養。” 聞太傅心中緊了緊,言談之間少了幾分隨意。 “事實確實如此,可也不應該如此。” “圣人說,要教化萬民。何為教化?讀書明理便是。何為萬民?天下人也!” 趙穆眸光幽深,恍如淵海。 無形之中,給人莫大的壓力。 “圣人從未說過,只許世家門閥誦讀經典,不讓寒門子弟有上進階梯。” 聞太傅張了張嘴巴,想要再說些什么,卻是無法反駁。 就如同范陽盧氏,自稱詩禮傳家。 祖父盧垣乃是海內文宗,注釋經典,解說圣人之言。 何等榮耀!何等聲名! 可盧垣之所以能如此,除去自身學問深厚,與他是世家中人不無關系。 說到底,還是要看出身。 “那殿下……想要如何做?” 半晌后,聞太傅問出這句話。 他望著坐于上首的年輕皇儲,視線之中所浮現出來的倒影,并非什么束發少年。 而是一條威嚴隆重,氣勢駭人的龐然黑龍。 張口之間,自有吞吐日月的宏偉格局。 “殿下還未登基,天子之氣就已經比先皇更盛!” 聞太傅既是欣喜,也有擔憂。 “不瞞太傅,本宮欲遴選天下二十六州之英才,廢除世家門閥所定下的規矩!” “自此以后,再也無需憑德行選棟梁,以出身論高低!” “州府郡縣,凡我大周子民皆可參與!” “主考圣人之學,策論經典,以及當下時政!” “優者入選,劣者黜落!” 趙穆輕描淡寫,隨意拿出治國方略的其中幾篇。 侍立于一旁的云漱玉雙手接過,款款而行,交給渾身顫抖,如遭雷擊的聞太傅。 “科舉……殿下若想做成此事,便要與天下士族,世家門閥為敵!” 他仔細看了好久,其中闡述極為細致。 將科舉分為五級,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而后,其下還有劃分。 關于考試內容,更是全面。 甚至還包括律法、算學、天工,此類被視為奇技淫巧的科目。 最令聞太傅感到震驚的,是里面還有適用于幼童的啟蒙讀物。 什么《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諸如此類。 意思簡單,朗朗上口,卻是蘊含至理。 “連幾歲的幼兒都照顧到了,殿下所想并非泛泛空談,而是早有準備。” 他越看越心驚,只覺得大有可為。 “與世家門閥為敵?那又如何!” 趙穆眸光開合,令人不敢直視。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者昌,逆者亡。” “何為大勢?本宮所做就是大勢!” “世家門閥若是不愿執行,那就去死好了!” 平平淡淡一句話,好似振聾發聵的轟隆雷聲,震得聞太傅的腦袋嗡鳴。 他捏著那幾篇科舉、蒙童之學,良久說不出話。 “殿下,圣人也!” 嘆息一聲,聞太傅躬身彎腰,如此說道。 “老臣愿為科舉之試,貢獻幾分努力。” “只不過,如何解決書貴、紙貴的問題?” 趙穆微微一笑,似是成竹在胸。 他抽出其中一篇關于發展生產力的方略論述,其中有兩道奇術。 一為“印刷”,二為“造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