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面對這樣的潰敗,剛剛匯聚到一起的兩個女孩懵了, 他們不知道為何形勢轉變的如此之快,為何一刻鐘前還焦灼的戰場,在一刻鐘后卻演變成了潰退與追擊。 兩個女孩互相依扶著朝前方跑,可是卻被洪流一般的士兵逼迫著向后,甚至到了最后,兩個女孩也失去了對方的蹤影,被裹挾著朝普雷希典撤退。 諾克薩斯的士兵每前進一步,艾歐尼亞人就潰退一步, 斯維因的大纛每前移一步,艾歐尼亞就離深淵更近一步。 戰爭,已然無法挽救。 可是當潰敗的艾歐尼亞士兵抵達普雷希典城下時,等待他們的卻是更加絕望的場景———— 艾歐尼亞城內,烽火連連。 即使對艾歐尼亞的大權貴們實行了“梟首”,這也并不意味著科希爾一系人就能順利的掌控局面, 而恰恰相反,因為普雷希典人民意志的逐漸覺醒,科希爾宣揚的那一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排斥,即使科希爾極力的演講,甚至宣告戰爭很快就會結束,也不能讓艾歐尼亞人信服, 甚至有人群中的武士劍客沖出來襲擊科希爾,并在一瞬間演變成了更大規模的火并, 而普雷希典城那些不甘心失去權力的人也借此機會紛紛鼓噪了起來,聚集甲兵,宣布科希爾為叛徒,他們在肩膀上系上了藍色的綢帶,并開始進攻科希爾一系的士兵。 僅僅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內,雙方就在軍械庫,府庫,糧倉,甚至是長存之殿的院墻外爆發了數起火并。 許多被儲存起來準備用以戰爭的物資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毀去,偌大的普雷希典處處是混亂處處是烽煙,大街小巷到處是火并的士兵, 普通的艾歐尼亞平民,婦孺老幼成為了戰爭最大的受害者,無數的人被殺紅了眼的士兵殺死,無數跪地求饒的人依舊無法保得性命。 唯有一些幸運的人躲入了城內的修道院,寺廟中才得以幸存。 或許唯一慶幸的是,不論是科希爾,還是反抗他的人都克制著沒有真正失去理智將戰火引向長存之殿等寺廟殿宇,可是即使這樣,寺廟中的僧侶與修道士也紛紛行動了起來,一邊收納被戰火波及的民眾,一邊拿起武器戒備著。 城內烽火連天,城外也是殺聲震天,一時間,普雷希典竟然無一處安寧之所! 或許唯有長存之殿的寂靜深處,那不斷輕念的梵音,是艾歐尼亞人最后的祈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