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房內。 待身體恢復乾健,“煉精化炁”的修行,算是圓滿了。 此關修行,本就是給中老年人補充后天虧損,達到返老還童,恢復青春的目的。 然而“煉精化炁”修行圓滿后,就要開始“煉炁化神”的修行。 對于“煉炁化神”的修行,楊逸心中也有些猜測,以前剛修行“內丹法”時,認為是以后天之氣,逆反出先天之氣。 但當楊逸真正以“先天元精”煉化出“先天元炁”后,他才知此元炁只能用來滋補身體,恢復乾健之軀。 根本學做不到逆反出“先天一炁”,也就是說此前所想,乃是錯的。 “先天一炁”既已一分為三,以他如今對于此炁的半知半解,自然做不得逆反。 那該如何獲得這玄妙的“先天一炁”呢? 這個問題,楊逸也試著想過,既然逆反不出“先天一炁”,那是不是可以直接將“先天一炁”從虛空中吸納到身體里來呢? 直接吸納完整的“先天一炁”,這個方法,他覺得可行。 但問題就在于如何將虛空中的“先天一炁”接引出來,又以何種方法吸納進身體。 楊逸記得發現先天一炁時,是在天人合一,與天地同呼吸的陰神出游中發現的。 那是不是也需要再度進入這種天人合一,與天地同呼吸的狀態才能將“先天一炁”吸納進身體呢? 就算進入天人合一的狀態,又如何將虛空中的“先天一炁”接引出來,并且吸納進身體呢? 這些問題一直在困擾楊逸,讓他始終想不通,該如何接引“先天一炁”? 估計得等再度進入天人合一,與天地同呼吸的狀態時,試驗一番才清楚。 但如何再度進入天人合一的狀態也是個問題。 以前楊逸乃是無意識進入天人合一的,現在想主動進入,就是行“有為”之道,必然困難重重,吃力不討好。 好在也不是全無機會,有以前進入天人合一的經驗,楊逸也大概知道該如何進入。 就是放空自己心靈,無思無想,杳杳冥冥,進入靜功第三層“不知有我”的狀態,靜等時機到來,便可進入天人合一,與天地同呼吸。 至于這個時機是什么,楊逸也一直沒搞明白,只知道自己只要進入“不知有我”的大靜下,便有機會天人合一。 想到這里,楊逸開始收斂心中雜念,進入杳杳冥冥,無思無想的“不知有我”境。 他想看看,進入天人合一的時機到底是什么,也想試試在天人合一的狀態下,能不能吸納“先天一炁”! 隨著楊逸放空心靈,收斂心思,漸漸進入了無思無想的大靜。 漸漸的,楊逸只覺渾身舒暢,毛孔開合,心靈平靜如水。 過了一會兒,他感覺腳心似乎有氣流正在往上升,而渾身開合的毛孔也有氣流在進入,流遍全身。 漸漸的,這兩股氣匯聚于中宮內,互相結合,氤氳交感。 而那種與天地同呼吸,天人合一的狀態再度出現在楊逸身上,他也不敢怠慢,先是試驗能不能吸納虛空中的“先天一炁”。 要想吸納“先天一炁”,就得等它出現,才能想辦法吸納它。 如此,楊逸便靜靜的等了起來,時間稍長,始終不見“先天一炁”出現在虛空中。 楊逸不由情緒低落,放棄了等待“先天一炁”出現,轉而琢磨與天地同呼吸的狀態。 仔細觀察了一會兒,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何為與天地同呼吸。 原來與天地同呼吸,就是指“胎息”狀態,外呼吸轉為內呼吸,就是“天人合一”中的與天地同呼吸。 明白了同天地呼吸是指人體“胎息”后,楊逸腦中忽然靈光一閃,暗道。 “嬰兒在母胎時,就是通過胎息呼吸虛空中的先天一炁,難不成要接引先天一炁,是通過胎息來完成的?” 想到此處,楊逸心中一喜,覺得自己好似明白了該如何接引“先天一炁”。 但當他仔細考慮后,又覺得不對,因為“胎息”在元炁行大周天之時,他就已經能做到,雖然不能常駐。 按理來說,若是胎息狀態下能接引到“先天一炁”,以前他這多次進入胎息狀態,不可能發現不了。 也就是說,胎息狀態并不能做到接引“先天一炁”,那這“先天一炁”又該如何接引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