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27章龍淵書閣-《覆殷商》


    第(3/3)頁

    目前耆國在工業、農業、牧業各個方面,各項技術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很多技術就差臨門一腳了。聶傷也準備投入更多精力在上面,爭取能及早突破技術瓶頸,實現技術大爆發。

    開完早會,又與幾位重臣商議了一會,聶傷喝了兩口水,又拿起案上堆了兩尺多高的文書開始閱讀審批。

    造紙術進展雖慢,但技術一直在穩步提高,造出的金紙越來越精良,已經可以用來書寫記錄了。

    紙張優良的性能把甲骨和竹木簡秒成了渣,自然而然大受追捧。而且量上來之后,價格降低了許多,對國人也低價銷售,普通國民都能承受的起,使得耆國境內開始廣泛使用紙張了。

    官員們自然也想用紙張代替笨重的竹木簡,但聶傷出于長期保存信息的考慮,決定重要文檔還是用竹木簡刻寫。

    紙什么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耐保存。

    想要將這個時代的痕跡留在歷史長河里,紙是靠不住的,只有竹木簡才能做到。甚至有些異常重要的信息,聶傷還打算繼續刻在甲骨上,鑄在金器上,確保信息不遺失。

    所以,官府公文中,重要的公文都必須使用竹木簡,其他才可以用金紙書寫。

    隨著官員們的政務經驗越來越豐富,各種規則也越來越完善,各個部門的職權不斷明晰,官僚系統運轉的越發順暢了。

    特別是文案工作,在聶傷的指導下,官府建立起了相關的文案機構,各部門也都有專門的文案室和文案人員,各種條例辦法也在逐步施行,已經較為完備了。

    聶傷對此方面不是很了解,新建的文檔機構也許比不上后世,但在這個時代,卻是破天荒的、獨一無二的存在。

    且不論耆國先進的政權結構,光是一個文案機構,就讓耆國領先一大步。缺少這個機構,就像機器缺少了潤滑油,國家機器就不可能快速運轉。

    其他方國想學也不來,因為他們沒有足夠多的知識分子,而耆國的學堂卻在源源不斷的生產識者,未來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永遠都趕不上。

    現下,在侯城西門外,距離都城縣學堂不遠的小山上,一所龐大的石質建筑剛剛開工。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圖書館,聶傷為其取了一個不明覺厲的名字——‘龍淵閣’,意為其中知識如潛龍之淵一樣深。

    龍淵閣里將來會收藏無數書籍,其中知識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憑證入內讀書。

    雖然這個時代一本書都沒有,但是沒關系,一大群學者正在夜以繼日的抄寫,準備將世間一切知識都記錄下來,再編撰成書。

    歷史、傳說、紀實、物理、技術、巫術、學說、言論,等等等等,只要是有價值的東西,能對后人有用的東西,都可以記錄。

    其中知識量最多的、最有價值的,自然是神農使者聶傷傳授的知識。

    其內容龐雜,文哲政經,天文地理,無所不包,之前跟在聶傷身邊記錄知識的甲等班,直接轉到龍淵閣,專門負責收集整理他的知識。

    聽聞要建藏書館的消息之后,那些不想作官,也不想勞心實務,只想鉆研學術的識者都欣喜若狂。這才是他們愿意投入畢生精力的工作!

    于是都來報名,就連在耆國留學的外國人,還有國外的神文學者得知之后,也急急趕來應聘。

    現在招聘工作正在進行,因為需要大量抄寫人員,所以考試內容比較簡單,只要識字量足夠就行,這些人絕大部分都能被聘用。

    耆國在教育上的投入,是除了戰爭以外,占據官府財政預算最大的一部分。而且隨著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學識水平越來越高,教育經費還在不斷增加。

    好在耆國戰爭紅利不斷,對外掠奪了無數財富,國內的獨創商品也銷路極佳,獲利甚豐,才能支撐這筆巨額開支。

    這種大規模的公立教育看著很美,但并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是不可持續的。等到耆國再也沒有戰爭帶來的暴利時,公辦學校就維持不下去了。

    不過聶傷不是很擔心,工部的幾項重要技術正在攻關,每一項都接近成功,一旦取得技術突破,耆國的生產力就會爆發式增長。

    那時,財政收入就會狂漲,教育經費雖然也會大大增加,但在短時間內不是問題。

    等到耆國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就會對外出擊,再次用戰爭紅利反哺國內。至少在一統天下之前,這樣的教育模式勉強可以維持的住。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广丰县| 通化市| 普定县| 彭阳县| 寻甸| 杭锦后旗| 荆门市| 宜春市| 额济纳旗| 舟曲县| 富顺县| 三河市| 尚义县| 永胜县| 兴国县| 山西省| 长宁县| 黑山县| 西吉县| 昆山市| 新龙县| 莲花县| 会泽县| 右玉县| 信丰县| 章丘市| 高唐县| 喀什市| 垣曲县| 舟山市| 临武县| 喀喇| 辽宁省| 泰州市| 永安市| 明溪县| 上虞市| 五大连池市| 汶上县|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