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萬匹駿馬對大康朝是一種誘惑。 數十萬匹駿馬,外加上百萬頭的牛馬羊,還有數十萬優秀的牧民們,對大康朝的意義就更加重大了。 只要有了這批牲畜,外加擅長飼養他們的牧民,最多五年的時間,大康的戰馬和牲畜,存欄量都會上一個大大的臺階,國力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 況且這還不僅僅是戰斗力提升的問題。 還有是容納了這么幾個小部落,對于大康的整體形象也會有極大的提升。 你想想看。 回鶻手下的部落們,因為不堪回鶻的暴政,不顧一切的投奔大康,這對周邊所有的小部落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示范作用啊! 包括西羌和室韋都是這樣。 他們的實力實際上都是本部人馬加上附庸部落。 附庸部落有大有小,基本上都是靠著武力和威勢來征服的,彼此之間絕對不是親如一家人的關系,甚至是矛盾重重。 如果小部落聯盟的投奔大康,引發了大量的雪崩效應,讓更多的小部落投奔大康,這就會極大的削弱這三大強敵的實力。 敵人的實力降低了,我的實力提高了,這不就是大好事兒一件嗎? 因此不但是朝廷大臣們心動了,皇帝也更是有些興奮。 本來眼看著現在大康的形勢大好了,肥皂、紅薯、木柄手雷……等等東西不斷的發展壯大,也就代表著大康的實力不斷發展壯大。 堅持下去,勝利一定是大康的,所有敵人都得趴下! 結果忽然就來這么一場史無前例的超級大戰。 六方勢力一起攻擊大康,戰亂波及到了九個省份,要不是南詔太弱,乞顏別有心思,恐怕現在大康的命運還要凄慘一倍。 可饒是如此,大康已經被打得千瘡百孔,就只有兩口氣了。 但上述的原因,也是為什么大康的一群軍民大臣們,愿意拼死抵御的重要原因。 尼瑪! 勞資馬上就要有好日子過了,你們還敢來搗亂,這不是猶如殺我父母,亡我妻兒嗎? 不共戴天啊! 靠著大家上下一心的咬牙堅持,大康是熬過了這一關,但損失也是極其慘重的。 城池被打殘了二十多個,最重要的錦州城也付之一炬,軍隊總共損失了六七十萬,民眾被屠戮也超過了三百多萬,無數的民眾無家可歸,無數的民眾連吃飯都不行。 兵災的災害,真的比起大自然的災害要殘忍上百倍。 可朝廷掌管著全天下,再苦再累再痛,也得咬牙把這些殘局給收拾好了,繼續過日子。 人生是這樣,一個國家同樣是這樣。 經濟上的事情還好辦。 大康擁有最強大的商貿資源,最多三五年就能恢復到七八成。 但問題是在軍事上面,卻頗讓皇帝有些擔心。 一個合格將士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打鐵還要十天半個月呢,一個邊軍至少要兩三年的培育訓練才合格。 禁軍九衛就更不用說了,除了繡衣衛能投機取巧一點之外,其余的全都是至少三五年的培訓選拔,以及每年周而復始的不斷訓練。 毫不夸張的講,每一個禁軍將士都是大康的寶貝。 但是現在呢? 甘肅的邊軍基本上就剩下銀川、嘉峪關的五六萬了,陜西的邊軍也全部調集過去參戰,也只剩下了三萬多。 再加上援救的禁軍、川軍、滇軍等等,西北一口氣就戰死傷殘了二十多萬。 還有福建、江南、山西、河北、遼西走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