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過年的時候,最快樂的無疑是小孩子。 他們不怎么懂事,就算是再窮的家庭,到了過年都要想法設法的弄點好吃的,所以這在小孩子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時光。 但對于大人們來說,卻是最為艱困的。 本來到了過年的時候,各種逼帳就會蜂擁而至,許多人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變賣家產,甚至是賣兒賣女,來填補這些債務。 古時候稱呼過年為“年關”,意思就是過年像是過一道關卡一樣。 如果這個年關的范圍擴大一點的話,可以把朝廷看成父母,把整個天下看成是孩子。 沒有一個政府是不缺錢的。 再多的錢,只要你敢分配下去,下面的人就敢用完。 稍微有點例外的是八十年代末東瀛泡沫經濟最嚴重的時候,中樞政府的錢實在是太多了,就每一個市級行政單位發了兩億日元現金。 有些地方實在是沒有用錢的地方,便把兩億給用防彈玻璃給罩住,讓民眾們參觀。 當然了,這種情況在泡沫經濟崩壞之后,就再也不見了,東瀛的地方政府窮得跟狗一樣,是泡屎都想舔兩下。 大康以前還不錯,至少每年能有一些結余,特別是漕糧和民間的糧食更加充足。 否則這幾年連續的超級大災,大康也支撐不下來了。 但今年再遇到這么大規模的外地入侵,整個甘肅已經打爛了,整個遼西走廊也差不多打爛了,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也被打爛了,半個江蘇也被打爛了……這么一輪下來,大康就算稍微還有一點點余糧余錢,也都用得干干凈凈。 皇帝都開始欠朝廷官吏的俸祿了,連皇太后春節獎賞都沒錢了,你就可想而知有多么嚴重! 這么一趟算下來,前幾年遭災的沒有遇到戰亂,今年戰亂的沒有遇到前幾年的災難,但無一例外的基本上都輪了一遍。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但不管怎么說,生活還得繼續,大康還得繼續的維持下去。 所以就必須要搞錢。 大康朝廷的入賬一般是兩項:賦稅稅收和糧食稅收。 糧食稅收一年是兩次,夏賦和秋賦,一共八千萬石大米和小麥。 商稅一年就有九千六百萬兩白銀,非常的恐怖,也是大康財政的主要來源。 糧食價值并不高,但它卻是讓人心安穩的最主要因素。 你說你有多少金錢,老百姓可能不知道。 但你要說你有多少糧食,老百姓心頭便會安穩。 今年大康的糧食消耗非常嚴重,但卻又不是那么后果嚴重。 為什么呢? 因為大部分被圍攻、攻擊的城池里面,儲存的都是前幾年的糧食。 前些年的時候,哪怕是水災、旱災再怎么嚴重,朝廷都沒有從這些城池抽調糧食。 現在好了。 幾大勢力一攻擊,一圍城,里面的糧食就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一個普通男子一天可能吃一斤糧食就夠了,但如果是作戰守城這個事情,那一天吃四五斤糧食都不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