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前面說了,中原到中南半島,是有一條河名為瀾滄江,也就是湄公河與之相連接的。 但只有河道卻絕對不行,必須要有陸地通道才可以。 柳銘淇之前便想過,一定要開山、焚林、鑿道,將那些妨礙的地形盡量給清除掉,使得兩地之間有著良好的交通,才可以保證聯系,保證物資的進出,保證平叛和威懾。 其中修路就是很重要的一點,強大的公路網能把一個個城鎮給聯系起來,這樣交通便利了,一切也就都妥當了。 不過修路還沒有那么簡單。 考慮到復雜的地形,還有無處不在的雨林等等,柳銘淇只能是決定提前拿出自己的神器——水泥。 去年冬天的時候,苗炎修繕御街道路的時候,使用的是三合土,這還是霜姐姐參與研發的東西。 在有些時候,比如修繕道路、城墻修補等等方面,慢工出細活的地方,三合土還是很有用處的。 但如果要比修建迅速,而且是大規模同時修建,那水泥道路絕對要優勝一籌。 大康沒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去一直在南詔和中南半島消耗,所以能一兩年全部搞定,那就是最好。 在這種情況下,柳銘淇早早的開始了做水泥的準備。 水泥這東西其實構成很簡單,石灰石、粘土、石膏,混合攪拌的時候加入適量的小塊鵝卵石,增加固化堅硬程度。 如果再講究一點就加入打磨好的鐵礦粉。 以前最開始的時候,使用的是火山灰,實際上石灰石就可以了,而石灰石的取材明顯要方便于火山灰。 石灰巖這種東西,我們全國都有分布,是很常見的東西。 恰好距離京畿地區最近的陜西,便是全國儲存量最多的省份,差不多占據了百分之十。 剩下的就是粘土。 粘土這東西我們華夏人更加熟悉,景德鎮便是最好的粘土出產地,于是有了暢銷全球的瑰寶——瓷器。 當然做水泥的粘土用不著那么好。 除開了景德鎮,京畿地區下面的湖北丹江口那邊,就有非常大的粘土礦,這個已經足夠水泥使用了。 至于石膏就更簡單了,因為比例并不大,就京畿地區的石膏礦便足以用了。 在他還坐著船只從東北返回帝京府的時候,他便已經寫了書信給老媽,請她找人去陜西購買大量的石灰石,丹江口購買大量的粘土,再在京畿地區購買大量的石膏礦。 鐵礦粉稍微麻煩一點,因為鐵礦這是管制產品,可京畿地區也是著名的鐵礦聚集地,以裕王府的身份地位,自然可以得到。 等到柳銘淇回來的時候,水泥工廠的土地已經購置完畢,一口氣買了兩千畝不適合耕種的土地。 由于裕王府有鋼鐵工坊了,融化鐵礦石等等都需要高爐,所以這個技術也不稀奇,搭建鋼鐵工坊的時候,水利工廠里面也已經架起了一個個水泥窯。 水泥窯的尺寸和大小都是柳銘淇給的。 實際上水泥的制作也簡單。 將這些原材料磨成粉后,進入水泥窯里面煅燒成熟料,按照一定比例把這些干粉混合在一起,變成了水泥。 在使用的時候,直接用河沙來調和,便可以馬上使用。 這個時代的水泥倒不用扎鐵架成型,然后用水泥灌澆進去——未來的農村修的村村通,便是這樣的做法。 因為行走在馬路上的不是一輛輛的汽車,而只是一些運輸物資的馬車而已。 馬車的承重量遠遠小于汽車,這種純的水泥地面就可以。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更不是為了節約成本。 而是如果有人知道了這些道路底下全是鐵架子,分分鐘就能把這些水泥路給破壞掉,挖出里面的鐵出來,拿去融了做鐵鍋、鐵鍬、鐵犁……等等物品。 到時候柳銘淇才會欲哭無淚。 為什么他們會知道? 廢話! 這么天遠地遠的,你難道在大康找工人去修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