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鐺!鐺!鐺!” 鋼鐵工坊里面,敲擊聲音不絕于耳。 柳銘淇的鋼鐵工坊規(guī)模非常大,占地有一百畝之多。 這里面有數十個院落來做各種各樣的實驗,優(yōu)秀的鐵匠們帶著少年團,大家都在努力的按照柳銘淇的方案來做。 經過了這么一個多月的探討和研究,他們已經走出了一步又一步。 現在在這邊是有一個鍛造工坊,一個個小組的鐵匠們在煉制出了鋼水之后,便用原材料來這里打造兵器。 柳銘淇從內務府挑選出來的這些鐵匠們,之前能被內務府選中,為皇家來制造各種鐵具,當然是有一把刷子的。 要不是如今內務府還是肅王伯在當政,這些人柳銘淇都借不出來,哪怕是借了,人家也不會給最好的。 哪像是現在,給出來的全是最好的鐵匠們,他們以自己的豐富經驗,配合著柳銘淇交給他們的各種知識數據,便能很快的領悟到。 實際上他們已經是冶鐵方面的一代精英。 他們距離大家,也只有一墻之隔。 柳銘淇現在把那些知識完全數據化,用各種實驗數據來告訴他們怎么提高,他們很快便能得到提升。 這些鐵匠得到提升了,柳銘淇送過來的三百少年團成員們,自然也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當然了,他們教育少年團并不是白給的,柳銘淇還給了他們高額的回報,帶一個徒弟就是上百兩的獎勵,如果是徒弟的表現好,獎勵直接翻倍。 在古代的話,這樣簡單直白的獎勵,是最為鼓舞人心的。 鋼鐵工坊只要的任務當然是制作出上好的中碳鋼,然后利用中碳鋼做出大炮胚子來。 有人或許覺得,中碳鋼的強度比不上高碳鋼,別說是制作大炮了,就是制造兵器也是高碳鋼的好——赫赫有名的大馬士革鋼,便是著名的高碳鋼。 事實就是這樣的沒錯。 高碳鋼在強硬度上面當然比中碳鋼好,但問題在于做出高碳鋼的難度,十倍、百倍于中碳鋼的難度。 以目前大康的冶煉技術,能做出優(yōu)質的中碳鋼已經不錯了。 想要制造出高碳鋼不是不可能,但這樣非常耗費時間,數量也根本達不到需求。 1800年,英國一個五個坩堝爐的工廠,也不過是八十噸的年產量而已。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此時距離坩堝煉鋼發(fā)明已經有接近三十年的時間,屬于是正在高速發(fā)展時代。 那么同樣的,大家對于裝在船上的大炮重量也不大了解。 以這個時間段差不多的32磅長重炮來說,一門大炮的重量就超過了三噸! 更別說是作為主力的64磅短重炮了,它的重量超過了五噸! 這是什么概念呢? 一艘戰(zhàn)艦上面只要裝載10門32磅和10門64磅的大炮,它就可以耗費掉整個坩堝爐工廠的產量。 1975年的四級戰(zhàn)列艦格拉頓號,它就裝載了28門32磅短重炮和28門64磅的短重炮。 基本上是三個同等工廠的一年產量了。 而這個四級戰(zhàn)列艦僅僅是風帆戰(zhàn)列艦之中六個等級的第四級,標準是兩層甲板、五十門大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