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閑話少提。 柳銘淇是一個很務實的人。 科學家一般都很務實,騙子才會高談闊論。 比如說八.九十年代,那個著名的“水化油”的騙局,俊秀才最深刻的就是童話大王的鄭叔叔都為之搖旗吶喊,更別說那些官員、學者、企業(yè)家們了。 正因為務實,所以柳銘淇想要做的不是高大上的阿姆斯特朗炮,而是非常傳統(tǒng)的前裝滑膛炮! 是的。 就是前裝滑膛炮。 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前裝滑膛炮就是垃圾。 不但發(fā)射非常麻煩,比如每一次發(fā)射完畢,都要用一個布團掃帚把里面的火藥渣子給清理干凈,然后才能再次填裝炸藥、彈丸,進行發(fā)射。 而且關鍵在于它的威力太小啊! 這個前裝滑膛炮平日里倒是有實心彈、開花彈、霰彈、榴霰彈等等。 可因為前裝滑膛炮的動力不足,也就是火藥的推動力不夠,所以如果是遠距離的發(fā)射打擊,就只能靠實心彈——也就是鐵球! 少年創(chuàng)造出前裝滑膛炮,當然是為了海上作戰(zhàn)而用。 海上作戰(zhàn)一般都是遠程作戰(zhàn),而且經(jīng)常是你想要打別人的艦隊,他們會逃跑。 這就先天需要一種遠距離攻擊武器。 這個時候,在這個年代,在前裝滑膛炮的時代,還真就是實心彈最為實用。 實心彈殺傷力最大來自于鐵球的碾壓、撞擊,而不是我們想象中看到的電視劇里面“轟”的一聲爆炸開來的樣子。 可以說這種殺敵方式非常的原始,一點兒也不現(xiàn)代化。 然后前裝滑膛炮的精準度也不高。 陸地上還好一點,比如說在海上的時候,因為船只的顛簸,還有距離太遠的緣故,二十炮能有一炮命中敵艦,都算你撞了大運了。 不然你以為為什么在十七八世紀的時候,大不列顛的炮艦單面就有三四十、六七十門的大炮啊? 全靠數(shù)量去取勝。 一次齊射能有一顆炮彈擊中敵艦,他們都得歡天喜地。 不說是那個時代,如果是二戰(zhàn)這種炮艦已經(jīng)發(fā)展得很恐怖的時候,老美和倭寇在太平洋上決戰(zhàn)的時候,同樣是十炮能有一炮命中敵人,都是老天保佑。 最后是靠什么解決的? 不就是靠飛機靠近了敵艦扔炸彈、發(fā)射機槍子彈的么? 所以你看,這就是為什么航空母艦是最有威脅的武器的最重要原因。 因為只有它運載的飛機,才能一窩蜂的靠近之后精準的擊中擊沉敵艦啊! 單靠炮艦,雙方把炮彈完全打光了,都不一定能有什么大的傷亡,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而倭寇在太平洋上生死海戰(zhàn)慘敗的最大原因,正是他們的艦載飛機不夠先進,以及過多的飛行員損失之后,得不到有效及時的補充。 后來弄得即便是有飛機,駕駛飛機的飛行員也因為是新手,所以一上去就被美軍飛機給打爆。 最后沒有了制空權的倭寇,哪怕是航空母艦和戰(zhàn)艦的實力都強于同在戰(zhàn)場上的美軍,也只能是被打得屁滾尿流,最后慘敗收場。 嗯,沒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