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柳銘淇反應這么強烈,大大的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本來連苗炎都覺得,柳銘淇在江南已經做得夠多了。 雖然回去肯定會挨罵,但苗炎的奏折前幾天就上去了,大大夸贊柳銘淇為了大康子民挺身而出的精神,要朝廷嘉獎他。 以苗炎此時的身份地位,加上力挽狂瀾于未倒的功績,京城里面的文武大臣都要賣他面子,更別說皇帝了。 所以柳銘淇回京之后,除了正常的訓斥和去宗人府挨罵挨打之外,別無其它的后患。 說不定和苗炎都是一樣法家出身的肅王,只會把板子高高舉起,然后又輕輕落下。 畢竟柳銘淇可是皇室里面難得的人才,又肯在危難之中不顧性命的去殺敵,這樣的柳家好兒郎,正是肅王欣賞的啊! 皇帝也一樣。 德王如今違背祖宗的命令,還去參加了打仗,這輩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為太子,也不可能成為皇帝了。 消除了這么一個最大的也是最讓人頭疼的障礙,剛剛成功讓嬪妃懷上龍種的皇帝,高興都來不及,怎么可能會責罵疏遠德王? 他籠絡德王都來不及! 畢竟德王才十八歲,完全可以輔佐他的兒子五十年啊! 不得不說,身為法家的重臣,一切從理智和法理分析,苗炎對皇帝和朝廷的心理揣摩得很正確。 可是他卻沒有揣摩好柳銘淇的心思。 大家也都沒有。 都不知道柳銘淇究竟還有什么想法。 不過柳銘淇剛才說的“仗還沒有打完”,肯定也是有深意的。 劉仁懷皺眉問道:“殿下,您不準備回京城,那么西面兒的戰爭和您無關了……難道您要北上去匯合怡王世子他們?” 聰明人就是聰明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關鍵點上。 柳銘淇也不隱瞞,“是的,現在西面和北面形勢還算平穩,至少沒有重大的危機,但是東北卻是危如累卵。這一次銘璟他們去騷擾一下室韋的后方,不過是稍微緩解了一下而已。 只要室韋人緩過氣來,哪怕八月不攻下錦州城和寧遠城,九月份也是一定可以的。到時候,我們大康的東北屏障全失,只剩下孤零零的長城和山海關防線,怎么可能長久得了?” “九月份開始,室韋便開始氣溫冰冷了起來,他們還有力氣再打一個月?”完顏翼皺眉道,“以前我們在西北、北方、東北輪值的時候,他們最遲八月就要結束戰斗,九月份返回自己的領地,否則拖延了時間,到了冬天再回去的話,凍都能凍死他們!” “遼西走廊不算太冷。”柳銘淇悠悠的道,“只要能打下這兩座城,那么他們完全可以就地休息。你們誰敢在這個時機出擊,去奪回遼西走廊?” 眾人沉默了下來。 他們發現自己的思維進入了誤區。 倘若是乞顏這樣的游牧民族,那么他們肯定是打了就跑,即便是占領了城池,也只會燒殺搶掠之后,滿載而歸。 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得怎么治理一座城市,也沒有在城市里面生活的習慣。 城池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一種束縛,把他們的優勢全部給化解了。 但是室韋不一樣啊! 室韋已經有了四座大都城,已經成為了半游牧半定居的一個部族。 距離中原的農耕文化還比較遠,但他們城池周圍的農民們,也開始在種植小麥、飼養家畜等等,算是在慢慢向著中原文化靠近。 故而他們如果打下了遼西走廊,把寧遠城和錦州城都給占領了,下一步肯定不是離開,而會召集許多農民過來,把這里經營成自己的土地。 到了那個時候,他們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悍,對大康的威脅越來越大。 實際上,柳銘淇這么說的原因,是因為他看到了實際的例子。 那就是我大明和我大清。 明朝末年,邊軍一路丟盔棄甲,把遼寧全部都給丟掉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鐵嶺、沈陽、鞍山、盤錦、錦州和寧遠這些大城鎮,以及周邊的所有老百姓們。 當時大明雖然有些慌亂,但卻并沒有失掉分寸。 因為有山海關! 山海關從來就沒有被攻克過! 哪怕是一百萬軍隊來攻打,也同樣會被天險給逼退。 但是呢,我大清卻沒有那么笨,自從努爾哈赤在山海關下折戟之后,繼位的皇太極就用了另一種的方式。 他繞開了山海關,自寧遠城或者錦州城外的山脈出發,從長城防線的薄弱處進攻我大明,一共六次大規模的燒殺搶掠,把山東、山西、河北等地殺了個血流成河,搶劫了無數的錢糧和人口回去。 這么幾次過后,大明的北方便徹底的糜爛,使得崇禎不得不更加窘困,向南方農民的征稅越來越暴烈。 最終農民活不下去了,自然而然就“吃他娘,用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轟轟烈烈的推翻了我大明——一如當年朱重八所做的那樣。 所以你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