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勸學》簡直是可為天下師,然后后面又來了一個《師說》。 今年大年初一的新年賜宴上面,他還又寫了一篇大氣磅礴的《岳陽樓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一個從來沒有去過岳陽的人,居然寫了這么一篇足以流芳百世的文章來,你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天賦了。 難怪人們說德王殿下自從差點溺水后,便被老天爺開了竅,這樣的說法,連劉仁懷都贊同。 不然你怎么解釋,一個本來資質平庸的少年,居然能忽然達到這樣的高度? 不過呢,劉仁懷屢屢給柳銘淇發傳書,請柳銘淇趕緊來江南的最主要原因,卻不是因為他的道德文章,而是想要借重柳銘淇的戰略眼光。 劉仁懷在京中人脈廣得很。 所以他曉得,早在過年期間,實際上這位德王殿下便已經提醒了景和帝,那六家前來帝京城祝賀新年的國家和部落有圖謀不軌之意。 當時別人根本沒有看出來。 只有德王殿下很肯定,說他們一定有陰謀。 如果那個時候皇帝和朝中大臣們做了準備,那情況是完全不一樣了。 不用多做,只要能先往北方防線調集五萬人,進一步加強錦州一線的防備,那么很有可能室韋看到難度太大,就不會拼命攻打錦州防線,自己退卻。 當然了,這也是后話。 說不定室韋就鐵了心要撞這個鐵堡壘呢? 畢竟六國勢力已經談好了,大家都想要侵占大康,當然不會有點困難就后退。 但無論怎么講,提前做好了準備,總比不做準備的好。 因此,在不能斷定倭人是不是要來入侵,到底怎么入侵的情況下,劉仁懷覺得自己聽聽柳銘淇的意見非常重要。 …… 兩人寒暄了幾句,劉仁懷便把事情引到了這次江南即將面臨的危機上。 他問柳銘淇:“殿下,下官知道您之前就對六方入侵有很明確的預測?,F在乞顏和室韋已經打起來了,您對于以后怎么看?還有咱們江南到底會迎來什么樣的命運?” “放心吧!” 柳銘淇頜首道:“歷來我們中原的王朝,除非是自己作死,官逼民反,不然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讓外寇占據了江山的。 現在皇上雖然略有糊涂,又特別因為私情而罔顧正義,但他為人溫和,又懂得體恤民間疾苦,支持他的人還是占據了大部分。 中原可是有一億五千萬人口呢!所有的域外小國、草原蠻族加起來,人口都沒有我們的三分之一多!如此深厚的底蘊,如此大的國土作為戰略支撐,憑什么大康會亡?” 劉仁懷原本以為柳銘淇會說出一番大道理來。 可沒想到柳銘淇一上來就是干貨。 這些話語雖然并沒有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但句句都說在了實際上。 劉仁懷這樣胸懷的人,也禁不住拍了拍手掌:“殿下您說得好!這些話應該讓全天下的人聽才對!” “那就麻煩劉大人您上書吧!順帶著在《江南日報》上面,說得更加慷慨激昂一點,也是為江南人打氣?!鄙倌觏樋诰吞崃诉@么一個要求。 劉仁懷聞言一愣,“殿下怎么不自己說?” “我一個帝國親王,吃白飯的,說那些干什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柳銘淇搖搖手,“劉大人你不一樣,你是天下眾望所歸的未來閣老丞相,大家都愿意聽你的。特別是江南,你這么開門見山的跟他們說,他們就一定會增加信心,哪怕是會遇到暫時的困難,也不會因此而沮喪頹廢?!? 劉仁懷眼中神光一閃。 他雖然遠在江南,可對于朝中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禮王世子和裕王世子兩位成為了親王,原因是什么,以及兩位親王不同的態度……等等,他都了解。 像是現在,宮里兩位嬪妃都懷上了龍脈之后,各方勢力的反應,劉仁懷同樣了然在心。 他當然不會認為柳銘淇是因為知道了皇位無望后,才這么低調的。 德王一向都如此。 有才卻又不貪權,反而是對權力不屑一顧,平日里搞點發明創造,做點稀奇古怪的東西出來,似乎便是他的興趣所在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