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了說“西米”是他們的主要糧食,柳銘淇又來了興趣:“它的產量很多嗎?” “很多很多!砍一棵西米樹,就能得到上千斤的西米,夠我們一個村子的人吃兩三天了。”談到自己熟悉的領域,薩多多也說得順暢了起來:“而山上到處都是西米樹,每一年新的又在成長,是怎么都吃不完的!我們窮人能活下來,全靠了它!” “你們帶了西米過來嗎?” “帶了!” “好,待會兒你回去的時候,賣一些給我吧,我也吃吃看!”柳銘淇笑道。 “啊?!怎敢讓貴人您吃這么粗鄙的東西?”薩多多趕緊搖頭。 他當然曉得,這位年輕的貴人也就是嘗嘗新鮮罷了。 但沒問題還好,倘若是出現拉肚子什么的情況,他還能活得了? 給貴人吃了沒多大好處,但是有了惡果他就得賠命,這怎么行? 柳銘淇曬然一笑,“放心吧,我先讓仆人們吃,他們吃了沒事兒我才吃……我又不是傻子。” “哦……” 薩多多無奈之下,只能點點頭:“那好吧!不過您最好是煮熟了吃。” “好!” 柳銘淇頜首道。 實際上這種西米便是相當于紅薯了,而且還不需要你去打理,直接到了時候就去砍了開始用沉淀過濾方式做西米便好。 有時候覺得東南亞的人特別的幸福,不但沒有寒冷的憂患,吃的東西也是太多了。 海邊就有捕撈不盡的魚,地面上和山里又有西米,又有香蕉,又有椰子……等等,而且人家連香蕉根本就沒有季節性,一年四季都能收成,隨時都能從樹上砍下來吃,牛比吧? 但為什么東南亞的古代人口不多呢? 原因在于他們非常落后的醫療條件,出生率非常低。 再加上熱帶雨林氣候的各種弊端,比如蚊蟲瘴氣等等隨時隨地都存在,又沒有合格的醫生,全靠巫師和硬抗,自然而然壽命不高。 壽命不高、出生率低、兒童夭折的幾率高……這些條件一加起來,他們的人口當然不多。 哦,對了,還有他們經常發生部落之間的戰爭。 打打殺殺的,能有什么好的人口增長? 東南亞真正的人口增長,還是在我中華的苦難民眾們乘坐船兒南下之后,開拓了一片又一片良田耕種,并且帶來了醫療和各種衛生習慣后,才有了起色的。 可惜那個時候我們的中原王朝又不爭氣,白白的把這么多好地方給放棄了,還一臉的看不起“野蠻荒蕪之地”。 我呸! 就中原那片土地,你也好意思鄙視人家? 要是換成了北美那片土地,那還差不多。 只有沿海一帶有三個平原,其余大部分都是丘陵高原地帶的華夏,從根本上來,是不適宜大規模的人類生存并且繁衍發展的。 能建立起那么璀璨的文明,完全是我們老祖宗們一滴血一滴汗這么苦干得來的呀! 柳銘淇想要吃西米,肯定不是因為嘴饞。 他是想要看一看,這些西米能不能保存好,從而運送到大康來。 倘若成本低,又可以大規模的運輸,那完全可以拿來補充糧食短缺的問題。 不敢說完全能緩解,但至少能起一點作用吧? 就跟許多穿越眾想的,通過從泰國、越南、緬甸等地買米回中原,供給國人們吃一樣。 你總得想一點辦法來幫老百姓一把,不然真的是愧對這次的穿越。 至于為什么柳銘淇之前沒有想過從國外買米回來? 原因很簡單,現在這些地方的民眾們,都和東南亞的是一丘之貉,播種下去就不管不打理,收成全靠天意——就跟如今的非洲黑蜀黍們一樣! 他們只有一些大地主和大貴族,才會專門讓人種地打理,然后種出來的糧食給貴人們吃。 就這么一點點,他們自己國民都不夠,哪里夠來滿足中原一億多人吃的? 另一個世界也是一樣的。 直到大航海時代開始,經過歐美殖民過的這些國家,經過了數十年上百年“愛和皮鞭的教育”,才知道什么叫做精耕細作,才開始慢慢的發展起了農業。 當然了,靠近我國的那幾個小國好一點,那里有大量從中原躲避戰亂逃來的華夏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已經漸漸的把農業給做了起來。 所以就目前來講,根本不存在什么海外買米的奢望。 不然就以大康這么發達的海貿來說,還輪得到柳銘淇來想這個法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