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因為他說得太直白,太尖銳了。 把整個兒江南人和劉仁懷的心思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點什么溫情的面紗都沒有留。 相反的,現在戴飛英反而是插話了:“那王爺您覺得,該怎么破解這個難題?” 他可清楚的記得,柳銘淇有個“圣人”的名號。 既然柳銘淇能看得這么清楚,肯定是還有更多更詳細的思考,說不定能給大家不小的啟發。 柳銘淇想也不想的道:“很簡單嘛,把其它省份的經濟也發展起來,讓他們各自的特產能夠生產得更好,賣得更多,自己富裕起來了,自然對江南的依賴就小了。 江南對外的輸出少了,多把稅賦開支留在江南,為大家修修路,多開辦工坊工場,增加一些工作的機會,讓大家都有錢賺,順帶著從外省買來便宜的糧食,壓低糧價,這就幸福了嘛!” 戴飛英笑了:“您這是說得容易,但實現起來很難很難,也不知道多少年才會發生了。” “要不了多久……” 柳銘淇說了一句,卻也沒有再多提。 別看江南最為富裕,這里的窮人還是很多的。 大康在這里的各種稅賦,窮人們繳納得并不少。 只不過因為他們這里能賺錢的機會很多,所以勉強能體面一點生活罷了。 還有那些大地主大商人們,通常對自己家鄉的老鄉們會比較心善一些。 比如說修橋鋪路,做做水利建設,減免一點租子之類的事情,他們經常坐。 畢竟江南這邊民風開放,文人墨士們特別愛管閑事,這些富豪們也不愿因為這些小錢,就被人戳脊梁骨,說連自己的同鄉人都不愛惜,還當什么人? 不得不說,古代的這些文人們,充當起了“噴子”是非常可愛的。 他們大部分的人都比現代人要純粹,現代的那些大微,一旦有名氣了,立刻就會選擇變現,開始加入惡龍的行列。 但古代的許多文人們就不如此。 柳銘淇身邊的鞏淵就是,他自始至終都敢于罵人,為老百姓發聲,痛斥各種不平等。 偏偏這樣的人還受到官府的佑護,商人和地主哪里敢去針對他們? 你動動他們試一試? 法家一定會跟你們拼命的! 而就即便如此,為江南引進紅薯,還是柳銘淇最近幾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紅薯這個東西是真正的神物。 一旦它全國絕大部分地方開始種植了,適應了各地的環境,兩三年就能迎來超級豐收。 以大康對農業的重視,以及這個人口數量結構,人們完全可以實現九成以上的家庭每天能吃飽肚子。 江南民眾們也一樣,嘗到了紅薯的甜頭后,只要能吃飽肚子,還有什么好埋怨的? 現代也是一樣! 真香定律任何時代都存在。 …… 跪求訂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