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奸臣們肯定選第二個當皇帝。 可大康朝儒家還是總體比較正派的,再加上了法家這種剛硬的家伙,他們肯定愿意選第二個。 但問題在于,這些事情的決定權并不在他們身上,而是在皇帝身上。 景和帝硬要讓自己可能生出來的小兒子當皇帝,你們能怎么辦? 難道抗拒君命不從嗎? 這皇帝的兒子當皇帝,不是天經地義嗎? 有了皇帝的兒子,你還要選擇親王當皇帝——數遍天下數千年的歷史,我泱泱華夏,哪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 所以柳銘觀實際上心中也是很矛盾的。 當然了,這種矛盾和柳銘淇沒有半點關系。 反正我又不當皇帝,自然不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 少年此時看到了柳銘觀糾結的表情,也不去調侃他,畢竟這樣的煩惱,的確是讓人頭疼。 柳銘淇轉換了話題:“銘觀哥,你以后有機會的話,一定要注意到我們的周邊惡鄰們。我們大康的外部環境非常不好,別的朝代有一個強敵就算是很頭疼了,現在我們還面對了三個……甚至可能更多! 不要聽那些儒家迂腐之人的說法,說什么要以和為貴,不能主動挑起事端!你倒是把這安穩的時光度過去了,但咱們柳家的后代怎么辦? 萬一他們再遇到像是最近的災難,各種國力不斷的損耗,極度虛弱的時候,忽然就遇到外敵蜂擁著入侵,那該怎么辦? 到時候可不僅僅是我們柳家倒大霉,老百姓們也是生靈涂炭,不知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不知道多少人流離失所,哭喊連天呢!” 柳銘觀嘴巴動了動。 他有些不同意柳銘淇的極端。 可里面的一些話語,還是很有效用的。 實際上儒家也并不是一味的保守,他們還是有很多的有識之士,想要解決辦法的。 只不過統統沒有柳銘淇這么的赤果果,那么的極端。 柳銘觀一時半刻也接受不了。 但他又找不出實際的例子來反駁,再加上柳銘觀是厚道人,不會像是柳銘璟那樣的沒臉沒皮。 所以他干脆不說話了。 少年也沒有逼迫他,畢竟想要影響一個人,你不可能一步就到位。 需要慢慢的潛移默化,特別是要讓他看到自己很正確的地方。 比如說,紅薯的產量。 一旦紅薯的產量達到了預期,就能立刻讓柳銘觀對柳銘淇的能力有一個極大的肯定。 那時候,柳銘淇再說什么,就會有效果得多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