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柳銘淇搖頭,“這可是規矩。陛下你難道沒讀過細柳營的故事?您這樣不行啊!打擾了我訓練。” “切!” 好吧。 景和帝連柳銘淇的話都學會了。 他不屑的道:“我倒是要看看,你能弄出什么名堂來!” 說著,皇帝轉身就走了。 實際上他還是有點覺得丟面子。 畢竟這么多人因為他而受罰。 但他同時也有些好奇,柳銘淇把這種筆直站立的方式拿來訓練,是不是有點兒戲了? 不該是打磨身體、認真的訓練各種技巧嗎?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 現代軍隊最重要的一個訓練要素,不是什么技能,而是團隊的服從。 捏成團的拳頭始終比一根手指更有力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怎么要才能讓軍隊成為一個拳頭,太多的人只知道理論,卻不知道訓練方法了。 當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面,也有過許多支這樣的軍隊。 比如我大秦虎賁。 比如驃騎大將軍去病的麾下騎兵。 比如“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家軍。 比如戚繼光的“戚家軍”。 都是其中的典范。 可一旦創始人不在了,那么基本上這些握成一個拳頭的軍隊也不在了。 維持最久的大秦軍隊,從武安君白起算起,也不過不到一百年的歷史而已。 這里面就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存在著人亡政息的感覺。 恰好現代的軍隊就極力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他們愿意把絕大部分的軍隊都訓練成同樣素質的軍人,然后無論是誰帶兵,都能擁有一批高素質的軍人,這樣在打仗方面就有了保證。 最典型的便是德國和日本的戰前常備軍隊。 倘若以后他們補充的兵源都是這種素質的話,日軍不好說,但德軍是能直接干翻北極熊的。 這些軍隊的訓練方式,在外人看來是霧里看花,可在幾十年之后,各種檔案解密了,從后世看過來,卻又沒有那么神秘了。 柳銘淇現在要做的,就是把他們勉強培養成一個半合格的現代軍人。 為什么是半合格? 因為柳銘淇可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教他們各種文化知識。 在古代玩這種,耗費太多精力不說,而且還不一定有效果。 你想要讓一群成年了的千牛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那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故而柳銘淇訓練出來的,頂多是有其形,而無其神了。 但就是這樣的軍隊,應付古代的戰爭也是綽綽有余,更別說講究配合和團結的橄欖球比賽了。 說了那么多,其實訓練的第一步就是站隊形。 別小看了這一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