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般來說,紅薯種植,一畝地需要五十公斤的發芽紅薯根塊。 但是第一次種植,柳銘淇又不是農學出身,當然就不曉得分寸,他能記得大概的間隙和播種密度,已經算是沒丟農村出來的孩子的臉了。 兩百多斤遠道而來的紅薯,加上發芽等等一共有三百多斤,被柳銘淇分成了總共十畝地來播種。 就這小小的十畝地,也被柳銘淇分散在了帝京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來種植。 他擔心萬一哪個地方的風水成了問題,導致紅薯種植出了問題,那才欲哭無淚。 堂堂一個工科狗、實驗狗,居然擔心到有了迷信的想法! 由此可見少年有多么的緊張紅薯。 這也怪不得柳銘淇。 任何一個知道紅薯功用的人,都會這么視若珍寶的對待。 原本他是用了二十個人來看管照顧,等到后來從蜂窩煤工坊招募來七百零七個半大少年,他又增派了二十人來處理。 實際上照看十畝地,根本要不了那么多人。 但一方面柳銘淇是太過緊張,另一方面也是他想要更多的人從一開始就熟悉種植養護紅薯的過程,培養專業人才,所以才派了那么多人來照看。 今天柳銘淇便來到了城東的紅薯試驗田。 這塊試驗田是東南西北最大的,足足有三畝。 位置就在白糖工坊的里面,靠墻邊兒的位置。 白糖工坊的面積多達三百多畝,如今還在不斷的往外擴展,分幾畝出來是輕而易舉的事兒。 雖然大家覺得很奇怪,不知道小王爺要搞什么玩意兒,可見識到了柳銘淇神奇的裕王府眾人,從來都不懷疑他的能力。 即便看得出來這是在種植農作物,那他們也覺得,這肯定是不同尋常的農作物。 看著一片翠綠的紅薯葉子鋪滿了整片土地,枝繁葉茂長得很好的樣子,柳銘淇心情就很愉悅。 “可以收成了嗎?”柳銘淇問侍立一旁的小主管道。 小主管名叫于征,本來也是裕王府里面的家生子,雖然為人不大聰明,但卻很踏實,做事情很認真,于是田大總管便選了他來為柳銘淇種植紅薯。 于征聞言點頭又搖頭:“有些地方長出的紅薯已經很大了,但有些地方卻還差點火候,老農民的意思是再等一等,不差這點時間。” 為了種好紅薯,裕王府特意的聘請了不少的老農民,專門做種植的指導。 別看他們沒有文化,但是和種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他們的經驗教訓非常重要。 于征也沒有虧待他們,每人每個月給五兩銀子的工錢,超過了大部分的農民,比他們自己種田要劃算許多。 所以這群老農民干脆把自己的土地交給兒女們來打理,自己一天到晚都帶著裕王府的人泡在田里。 現在柳銘淇見到的生長旺盛的紅薯地,就有他們的很大功勞。 術業有專攻,雖然新時代的老百姓們你種植田地再好,都比不上人家金融行業的動動手指頭,但在這個古代,有經驗的老農民們,從來都是瑰寶! 只不過是統治者們很少重視罷了。 別說是古代,就是現代,不是有那些包了幾千畝、上萬畝土地種植糧食的糧食大戶嗎? 他們給普通工人的錢是一年三萬,但是有經驗有能力的老農民們,一年能拿十萬以上。 這就是人家在靠本事吃飯! 所以古代的老農民,一樣能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