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內城,立新客棧。 京城里面客棧成百上千,立新客棧是里面風評很好的一家。 干凈、衛生、清雅、舒適、便捷…… 除了價格有點貴,這個位于御街旁邊的、擁有十幾棟小樓房間的客棧,別的什么缺點都沒有。 最關鍵的是,大康朝建國八十一年,從立新客棧走出去的狀元有七人、榜眼十三人、探花二十五人、三榜進士共有兩百多人。 就沖著這個好兆頭,許多有志于科舉考試的才子們,就喜歡在這里居住。 當然了,他們都得是有錢人。 沒錢的只能隨便去找個客棧,甚至還得找一份臨時工來干著,籌集生活費用。 古代的科舉考試可不像是現在,你在每個省、在自己的家鄉考了就行,然后統一來排成績。 古代科考,考取童生、考取秀才是就近考。 但到了舉人,就得去省府所在地考試。 到了貢士變得去京城考,最后的一級進士,也同樣是在京城,而且是在金鑾殿上考。 你要是在京畿地區生活,那么考取貢士和進士就很方便。 但如果你是廣東、貴州這樣的偏遠地方的人,那就非常麻煩了,最少都得提前半年準備,很多干脆提前一年準備。 這也是為什么科舉考試三年一次的緣故了。 你要是趕得急,許多人都來不及參加考試。 而這些舉人們抵達了京城,肯定不是科考的前兩天才抵達,所以他們有著大量的空余時間來繼續學習,等到疲乏的時候大家一起談詩論道,好不爽快。 立新客棧里面有許多花園和樓閣,平日里在這里文戲的才子們很多,可以足不出戶便能享受悠閑自在,這也是立新客棧的優勢之一。 不過,今天在立新客棧里面,卻沒有半點悠閑的氣氛。 上百個學子們聚集在了一起,大家的臉上都有著興奮和忐忑,但更多的還是一臉的大氣凜然。 “人都到齊了嗎?”一個二十多歲的黑袍儒生,站在石桌上,四處展望道。 “長鳳兄,還有大概一二十個人沒到。”旁邊一個面如冠玉的年輕人回答道。 “不管他們了!”黑袍儒生看了看旁邊的時刻,“我們現在就出去吧!” “好!!” 一群人興奮的握緊了拳頭。 “諸位!” 黑袍儒生抬手示意他們安靜:“我們今天面對的,可不是什么小人物,而是帝國的太子,未來的皇帝陛下!我鞏長鳳無志于官場,所以不怕……但你們大部分都是想要步入官場的!請你們想清楚今天這么做的后果,如果擔心的話,盡可以退去!” “退什么退?”又一個微胖的年輕人吼道:“遇到這種事情,我輩讀書之人都不能站出來,還讀的什么圣賢書?……裕王世子殿下說過,‘生,我所欲也,義,我亦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 平日里大家這么喜歡,難道事情到了我們自己頭上,我們就不能做一回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嗎?” “對!” 聽到了“舍生取義說”,一群人更加的興奮了起來,氣氛也越發的暴躁熱烈。 “好!” 黑袍儒生渾身激動得發抖,揮手道:“我們出發!!” …… 《大康史記》:因各種災害,原定于景和三十年之科舉,后推至景和三十一年舉行,然連續遇到雪災、洪災,春闈改至八月、殿試改至十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