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徒弟們做出了成果,師父自然是要去檢查鼓勵一番的。 實際上方磊和柳銘宥就是這個意思。 一方面是顯擺一下,更重要的是對柳銘淇說,你看你這徒弟還不錯吧? 在他們,尤其是方磊的心中,柳銘淇簡直是神仙。 不是普通人認為的那種學習知識方面的圣人,而是在這種物理學科上面的神仙。 只要你看看柳銘淇對于物理的理解,還有那種要什么知識都能信手拈來的隨意和妙到毫顛,那都只能嘆為觀止 完全是開宗立派的級別,而且絕對是前無古人。 能向這樣的師父學習,方磊覺得幸運無比,能做出一點成就,就想著要柳銘淇去觀看,就像是小孩子跟大人獻寶一樣。 在上百名侍衛的護衛下,柳銘淇等人騎著馬兒來到了帝京城外面二十里的一處平坦地帶。 這里已經圍起了一個圓圈的柵欄,面積大概有十來畝。 里面修建了二十多間大大小小的屋子,不是工匠們臨時居住的房間,就是堆放各種器材的。 因為這個緣故,屋子普遍都修建得很好,全都是用泥土磚瓦修建的,遮風擋雨沒有問題。 區域中間還有一處開拓地,正好停放著一個諾大的氣球。 光是這塊地用方磊的名義買下來,就花了上萬兩銀子,更別說之后的那些費用了。 少年下馬先去看了看熱氣球的制造構成。 大氣球的布料是由粗麻布做成的,這本身就是第一個載人升空的氣球使用的材料。 然后里面也涂抹了明礬,這也防止了因為燃燒而起火。 繩索采用的也是浸泡了油的麻繩,外面同樣涂抹了明礬,這樣又堅固又不會燃燒起來。 更復雜的還是熱氣球的籃子。 為了堅固又耐用,而且還足夠的輕,在柳銘淇沒有告訴的情況下,方小胖換了很多種的材料,最后選中了一種來自于南詔的藤條。 這種藤條經過了反復的浸油、晾曬,編織起來可以當成盔甲,刀箭都弄不穿。 買了這種藤條來,經過能工巧匠的編織,再涂抹了好幾層的防火明礬,做成了籃子后,哪怕是兩次出事故,籃子的整體都沒有損壞。 只不過后來小胖子嫌棄它有點晦氣,便又換了一個。 結果換的這一個連連成功,讓小胖子得意洋洋的說自己果然是火眼金睛,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好的。 籃子有差不多一丈長寬,也就是差不多三米多的長寬,可以站立超過十個人都不會擁擠。 但尋常時候一般就站立三五個人而已。 籃子和熱氣球之間,便是最重要的驅動裝置了。 這個裝置涉及到了動力學和物理學的深奧知識,因此是柳銘淇給方小胖花的詳細圖,他去找工匠們來精心打磨出來的。 單是打造這個動力裝置,就花費了十幾個工匠一個多月的時間。 而且小胖子有遠見,讓他們一直不停的做,即便是之前摔壞了兩個,迄今為止也已經存了十來個了。 這個裝置的下面是一個大概五十公分見方的容器,里面最多可以裝一千二百五十公斤的燃料。 按照這個容量,不說跑遍整個京畿地區,圍繞帝京府跑一圈是綽綽有余的。 裝置左上方有一個點火器,用火棉在這里點火,又安全又方便。 燃燒口設置成了倒圓錐形,這樣可以讓火苗吹得更高,從而燃燒更加充分。 柳銘淇一到場,后面的方小胖便吆喝了起來:“來呀,趕緊把燃料給我灌注好,安全措施也做好,棉衣頭盔都拿來,我們又要升天啦!” 柳銘淇背后的大柱和樊山聽得面面相窺。 又要升天了? 怎么聽起來這么不吉利呀! 柳銘淇自己倒是沒有在意。 科學家是不能講究迷信的。 在方小胖的身后,柳銘宥也跟著點頭,“這次就我們三個人上去吧?如果落下來就好玩了,兩個親王的兒子,一個大將軍的兒子……哎喲!” 柳銘淇一巴掌就打在他的后腦勺:“什么話不好說,老實說這種喪氣話?我還沒娶親呢,不要咒我!” 柳銘宥訕訕的笑笑,又不敢反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