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裕王府的一座小院里,徐東升和徐東平正在喝茶。 兩兄弟是前后腳到的。 老三徐東平因為著緊柳銘淇要的紅薯,帶著杜立峰的侍衛,坐上馬車就往帝京府趕。 而老二徐東升卻要慢一些,隔了兩三天才到。 “大姐這幾天忙什么呢?我過來才只能在吃晚飯的時候見到一面。”徐東升詢問弟弟道。 “你不知道么?”徐東平嘿嘿一笑,“銘淇要準備納妾了。” “哦?” 徐東升來了興趣,“誰啊?他終于開竅了嗎?” 徐東平道:“你也認識的,就上次來過咱們家拜訪過的戲曲九仙之一的蕭素琴。” “她呀。” 徐東升點點頭,“模樣兒漂亮,整個人也干凈,不過能進入裕王府,可也算是她三生有幸啊!” 徐東平皺了皺眉頭,“哥,你話不能這么說。銘淇喜歡,那是銘淇自己的事情,你在這兒談論身份的問題,萬一被聽到了多尷尬?” 徐東升往四周看了看,發現傭人們都在遠處,便笑道:“我也是跟你說說,別人我肯定不這么講。要說蕭素琴的命也是真的好,現在嫁給銘淇,和之前幾個月嫁,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呵呵,是!” 徐東平笑著點頭。 如今的柳銘淇,已經是圣人,而不僅僅是個親王世子。 親王世子的身份和圣人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原本擒海伯是屬于勛貴,除了做點生意,并沒有什么名氣,但就因為柳銘淇的緣故,完全變了。 壽王在皇宮新年賜宴上念出的《勸學》,通過飛鴿傳書,僅僅是五天時間便傳到了江南,然后以爆炸性的速度飛快傳播開來。 江南的文風本來就很盛,文人學子們比帝京府的還要激動,天天到處都能看到有人在誦讀《勸學》,并且三五成群的一句一句討論。 越是討論,他們就越是興奮和崇拜,簡直到了不能自已的地步。 柳銘淇遠在京城,他們沒辦法去膜拜,但是柳銘淇的外公外婆在啊,拜會圣人的長輩,也是一種表達尊敬的方式嘛。 兩兄弟一月下旬從江南出發之前,擒海伯徐府已經被來拜會的文人學子給擠爆了。 普通的童生秀才不用說,舉人也是非常常見。 就連江南第一才子荊睿思也親自過來,拜會圣人的外公外婆。 甚至是江南最狂妄的才子鞏淵,在談及《勸學》的時候,都嘆息“我寫不出來,旁人也寫不出來,只有‘舍生取義’的裕王世子才能寫出來,此乃天授!” 兩兄弟雖然識字讀書,但這么瘋狂的場面,還是第一次見到。 連以前對柳銘淇有一點意見的大舅徐東升,也徹底的服氣了,見到侄兒后都有種不敢多言的拘束。 只有小舅徐東平才是和之前一樣,嘻嘻哈哈的,很是讓徐東升佩服。 …… “銘淇的納妾和他的生日是一起的嗎?”徐東升又問道,“正好了,咱們兩個舅舅幫忙操持一番,免得說咱姐娘家沒人。” “生日宴姐姐是要給銘淇過的,但納妾卻不急。”徐東平道:“銘淇說了,只是先定親,可能要等明年十八歲再迎娶蕭素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