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午的時候,柳銘淇還在小佑村吃了頓午飯。 本來他不想麻煩人家的,可譚子強哀求著,請他一定要接受一下小佑村的敬意,所以柳銘淇不得不留下。 畢竟這生意都還沒有開始做,你就不給人家面子,他們小佑村村民們的心也放不下啊 小佑村因為大部分青壯都在柳銘淇的造紙工坊干活兒,還是能拿不少的銀子回來補貼家用的。 因此在譚子強家里吃的這頓飯,有雞有鴨,還有一條大魚,味道雖然一般,但勝在食材新鮮,柳銘淇也多吃了兩口。 當然了,身邊的大柱和樊山兩個飯桶是不會浪費糧食的。 整整一桌子的菜,外加一大盆的米飯,都被他們最后掃蕩一空,看得在門口偷偷眺望的一群小蘿卜頭們目瞪口呆。 小孩子們的日子雖然改善了,可這樣大口吃肉大口吃飯的日子,也是很難得一見的。 騎著駿馬出了小佑村,轉而上了官道,柳銘淇三人慢悠悠的任由馬兒走,也算是消食了。 今天天上下著小雪,不過還沒有在官道上堆積起來,自然也不會路滑。 官道中間的大道上面,馬車不斷的奔馳而過,顯得一副忙碌的景象。 稍微靠外面一點的,就是柳銘淇他們的“慢車道”了,上面有駿馬、牛車、馬車等等,速度都不快。 老百姓們行走的道路,一般是靠著官道修建的,那里就要泥濘難行得多了。 柳銘淇也看到不少老百姓挑著擔子和籮筐,從京城里、或者是附近的集鎮(zhèn)上面賣菜歸來。 大康的商業(yè)非常發(fā)達,所以像是陸貴這樣的小商販很多。 他們通常天沒亮就去各個村子里收菜肉果蔬,然后統(tǒng)一帶到城里去賣。 小商販靠著薄利多銷賺錢,村民們又可以不用折騰跑太遠,這倒是兩全其美。 但也肯定有人不愿意讓中間商賺差價,所以自己辛苦的肩挑背扛,跑十幾里路去辛苦賣東西。 “今年天氣看起來倒是不太冷。”柳銘淇順口說道,“這也好,在城外的那些災民們,缺衣少糧的,要是再來大雪連天,不知道該怎么辦。” “他們搭建的是簡易的房屋,本來就不是為過冬準備的。”大柱說,“不過就算下雪,也好歹有屋子可以遮擋一下,再加上有飯吃,肯定能捱過去的。” “所以說也不能埋怨苗炎拼命的撈錢啊。”少年感嘆了一句:“如若不是苗炎,今年冬天不知道得餓死多少人!” 想要朝廷管這么幾十萬張嘴巴,肯定是不大現實的,他們一天都能吃完一座山一樣的糧食。 苗炎用“以工代賑”的方法,拼命給他們找活兒做,從而發(fā)給他們高額的薪酬,這就讓這些災民們有了買米、買麩糠粥的錢,從而養(yǎng)活自己跟家人。 甚至于負責總工程的巫夜霜小姐姐,還讓災民們干活兒的時候可以吃兩頓飯,這就進一步的推高了成本。 這些錢單靠朝廷是得不來的。 苗炎只能主動出擊,去不斷的獲得錢財,從而補貼進這個無底洞。 他處罰肥皂和花香精油的冒牌商人,一口氣榨了一百七十萬兩銀子,也正是源于此。 上面的丞相和皇帝都知道,所以面對一些彈劾和不滿苗炎“行事酷烈”的聲音,他們都裝作沒聽見,不給苗炎任何處罰。 “苗大人是一個好官。” 沉默寡言的樊山難得的說了一句。 他是吃過苦的人,更知道什么才叫好官難得。 有沒有苗炎,逃難到京城的災民們的命運,絕對是不一樣的。 “山哥你……草!” 柳銘淇正揚起了馬鞭,想要跟樊山說話,忽然間樊山就撲向了柳銘淇,把他從馬上拽了下去。 可樊山同時也沒有松開韁繩,兩匹馬跟著順勢倒在了他們跟前。 少年才驚呼一聲,就聽到“嗡嗡”的怪異聲音。 只見大柱也以一種怪異的方式跟著滾落下來。 隨即一陣從天而降的黑霧便籠罩住了三人的馬兒。 “哧!哧!哧!!” 無論是駿馬還是三人的身上,無不是插上了箭矢。 本身柳銘淇身上壓著有樊山,奈何樊山個子很矮小,根本沒辦法把柳銘淇給罩住,所以柳銘淇的手臂上和腿上插上了三根箭矢,痛得他哇哇大叫。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柳銘淇的手臂和大腿都有些麻麻的感覺。 但樊山和大柱比他更慘,背上幾乎都插滿了箭矢。 第(1/3)頁